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6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40-110 ml,平均80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6-60 h,平均46 h.术后排便次数3-5次/d.无吻合口漏发生.骶尾部切口感染3例.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9例,ⅡB期15例,Ⅲ期9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瘤19例,中分化腺瘤12例,低分化腺瘤4例.下切缘镜下均为阴性,肿瘤距下切缘距离2-4.5 cm,平均3.9 cm.术后随访3-30个月,中位时间20.3月,无吻合口及盆腔复发,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短期反复行GS-TAE治疗伴动门脉瘘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短期反复行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术对伴动门脉瘘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资料与方法:经CT、MRI诊断肝细胞癌,血管造影确认均有动门脉瘘形成的患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将明胶海绵碎块与抗癌药混合并行肝动脉栓塞术,明胶海绵颗粒直径均选择在0.5~1mm之间,栓塞次数3~5次,栓塞间隔3~5周。结果:12例治疗后癌灶范围缩小(85.7%),全部14例A-P shunt消失,患者生存时间4~26个月。9例同时伴有门脉癌栓,治疗后8例门脉癌栓缩小或回缩(88.9%),其中1例门脉癌栓甚至完全消失。结论:短间隔反复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术是治疗伴动门脉瘘的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联合维胺酯和阿奇霉素治疗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度痤疮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治疗8周。治疗组口服维胺酯和阿奇霉素,同时自血疗法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维胺酯和阿奇霉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0%、对照组有效率74.00%。两组有效率差别有显著性(χ2=6.18,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维胺酯和阿奇霉素治疗重度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传。我国患乙型肝炎的人数多,其防治形势更为严峻。现将我院2010年1~10月住院治疗的320例慢性乙肝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男211例,女109例,年龄33.6±14.5岁,病程1~12年。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三七生药生物转化后所提总皂苷进行药理研究,初步判断转化效果。方法:采用断头脑缺血、体内血栓形成、氯仿致心律失常及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结果:腹腔注射1号-5号样品100、200mg/kg,对断头脑缺血小鼠均有明显保护作用;1号200mg.kg-1.d-1×5d,能明显抑制胶原-肾上腺素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除1号100mg/kg外,各组均能明显对抗氯仿诱发小鼠心律失常,3、4号高剂量与5号高剂量组相比室颤发生率有所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1-4号保留了扩张冠脉,但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前负荷的影响各有差异。结论:转化后样品与对照品在药理作用上发生了一定变化,提示转化后的三七总皂苷化学结构可能有所变化,与初步的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PSVT患儿常规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查明PSVT发病机制,确定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均手术即获成功,术中有2例患儿在放置希氏束电极时产生一过性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未经处理自行恢复窦性心律,2例术后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于1~2d后恢复正常,术后1例(2.7%)AVNRT患儿9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获得成功,所有患儿未发生永久性度AVB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操作熟练的心脏介入中心,儿童PSVT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成人相比一样安全、有效,AVNRT消融后复发可能与医师惧怕患儿房室结发育不成熟致消融能量及消融时间趋于保守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即根据病情常规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类药物等;杏丁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用法为20ml杏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结果:杏丁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杏丁组在治疗后平均心肌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而平均心肌缺血减少时间明显增加(P〈0.01),在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杏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阴沟肠杆菌所产CTX-M型β-内酰胺酶进行基因克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方法以产CTX-M型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45号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CTX-M,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后测定该核苷酸序列,再将CTX-M基因克隆到pGEX-6P-3表达质粒并转入感受态BL21,选择阳性菌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酶动力学检测。结果PCR扩增出大小为876bp和1067bp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CTX-M-9和CTX-M-3酶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CTX-M-3型重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与原菌株相比,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噻肟具有明显的水解作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之较为稳定,动力学结果与酶稳定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重组质粒pGEX-6P-3/CTX-M构建成功,CTX-M-3型重组菌株与原菌株比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增加,亲和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及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w(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原代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探讨呼吸道先天性病原体防御机制。方法LPS、IL-1β及TNF-α刺激培养人原代气道上皮细胞后,RT-PCR法检测hBD-2mRNA的表达,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原代上皮细胞有微量hBD-2mRNA表达,不同质量浓度的12S、IL-1β及TNF-α刺激细胞后,hBD-2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0.1μg/mL的LPS、1ng/mL的IL-1β和10ng/mL的TNF-α刺激上皮细胞4h后,细胞均可见hBD-2蛋白表达。结论一定剂量的12S及前炎症细胞因子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表达,且诱导hBD-2表达时间较短,hBD-2的表达可能是气道最初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研究内窥镜下腰椎滑脱症的微创外科治疗,并深入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明确内窥镜下腰椎滑脱症微创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利用x—Tube微创手术系统对20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后路直视下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20例患者腰腿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该方法切口小,术中软组织剥离轻,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伤口疼痛轻,但手术时间长,X射线量大,操作难度较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