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98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治疗,实验组另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规律口服;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及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规律使用丁苯酞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18F-PSMA-1007与18F-FDG PET/CT对初诊前列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3月2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且未行任何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均行18F-PSMA-1007与18F-FDG PET/CT,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效能,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两者...  相似文献   
75.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急性肺动脉栓塞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首选辅助检查方法~([2]),但X线及碘对比剂对人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危害,且剂量增加危险性增大。因此,降低辐射剂量及对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药效、急毒实验筛选温肺降浊方的提取工艺,并以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温肺降浊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对不同工艺样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并以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程度为药效指标,综合急毒与药效实验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工艺方案;以多个成分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最优水平,并进行验证。结果急毒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小鼠均健康存活,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药效实验结果表明白附片、党参、炙甘草混合水提,三七、干姜、酒大黄混合醇提为温肺降浊方的最佳提取方案;最优提取工艺为白附片先煎2h,再入党参、炙甘草加10倍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三七、干姜、酒大黄加6倍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温肺降浊方能明显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为温肺降浊方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3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选取36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与护理。结果:研究组治愈出院50例,占94.34%;死亡2例,占3.77%;自动出院1例,占1.89%;无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治愈出院26例;占72.22%;死亡8例,占22.22%;自动出院2例,占5.56%;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3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选取36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与护理.结果:研究组治愈出院50例,占94.34%;死亡2例,占3.77%;自动出院1例,占1.89%;无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治愈出院26例;占72.22%;死亡8例,占22.22%;自动出院2例,占5.56%;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完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肛管插入角度深度及灌入液压力对灌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卿梅  庞燕 《现代临床医学》2008,34(3):218-219
目的:探讨灌肠术肛管插入角度、深度及灌入液压力对减轻患者不适及灌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拟行肛肠科手术需行术前灌肠的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不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在灌肠过程中注意调整肛管插入角度和速度,增加肛管插入深度,降低液体压力。结果:两组灌入液体量、保留时间、手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灌肠术肛管插入过程中细心调整插入角度、增加插入深度和降低灌入液体压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不适,提高清洁肠道效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伤口恢复。  相似文献   
80.
江都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35例乳癌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阶段性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例中,左侧乳癌20例,右侧乳癌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74岁,行乳腺癌根治术28例,改良根治术7例。根据乳腺癌根治术后至完全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和相应的护理需要的变化分成5个阶段:适应阶段,手术后初期阶段,肢体功能锻炼阶段,化疗治疗阶段,出院阶段。每个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2护理2.1适应阶段适应环境: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使患者尽快熟悉病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适应病情:鼓励患者诉说对癌症手术、乳房缺失心理感受,予心理支持,让患者相信切除一侧乳房不会影响操持家务及工作,与常人无异,并告知可行Ⅰ期或Ⅱ期乳房再造术,请其他患者现身说法,促进患者适应性反应。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后不仅丧失了患侧乳腺及本身的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乳导致患者在心理、自尊、性征及形体方面的变化,因此必须重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应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患者乳房缺失尚有许多弥补的方法以及如何行乳房重建手术和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