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肽(TNF-SP)在哺乳动物细胞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TNF-SP-pcDNA3.0质粒为模板扩增TNF-SP基因,采用PCR产物的粘端克隆法,将TNF-SP定向克隆入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TNF-SP-EGFP重组质粒,酶切,PCR检测,序列分析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NF-SP-EGFP融合基因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结果PCR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TNF-SP正确连接到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TNF-SP-EGFP重组体转染COS-7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TNF-SP-EGFP在细胞质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TNF-SP-EG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获得表达,并证实其定位于细胞质。  相似文献   
102.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第2位医院内感染性疾病,而在尘肺呼吸病区,它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细菌耐药率高,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笔者对我院1993年jc月~1998年10月尘肺呼吸科院内获得性肺炎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28例均为尘肺呼吸科住院的患者。诊断依据参照199O年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试行诊断标准:①入院48小时后发病;②胸片X线出现肺内浸润阴影;③伴有下列2条以上者:a.发热38C以上;b.呼吸道症状;C.肺部实性罗音或实变体征;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于10X109;;④痰培养…  相似文献   
103.
269例矽肺患者肺功能检测及其在劳动能力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矽肺患者的肺功能测定,不但有助于了解矽肺病人的代偿功能,判断其预后,而且有助于对病情演变和疗效的动态观察,特别是在劳动能力鉴定中,肺功能损伤主要以肺功能测定来评价.本文对2000年在我院进行肺功能测定的269例矽肺病人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谈谈其在劳动能力鉴定中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04.
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期阻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周期变化。 方法 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1~20周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壁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免疫光镜和电镜观察到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呈cyclinD1、cyclinD3、cyclinB1、p21和p27免疫阳性反应,偶见内皮细胞呈cyclinE免疫阳性反应。同时可见内皮细胞细胞质减少、细胞变薄、腔面泡状结构和微绒毛增多。而此阶段周细胞和视网膜内其它类型细胞未见有超微结构变化并为免疫阴性反应。考马斯亮蓝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亦证实视网膜内有cyclinD1、cyclinB1、p21和p27蛋白的表达。 结论 高糖导致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阻滞于G1/S限制点,而周细胞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本研究也提示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拮抗高糖损伤、自我稳定的分子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3-716)  相似文献   
105.
高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燕  罗清礼 《华西医学》2005,20(4):630-632
目的:研究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高糖(10、20、30、40、50mmol/L)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第2、4、6、8、10、12、14天,用氚-标记的脱氧胸腺嘧啶核苷(tritium-labelled thymidine deoxyribose,3H-TdR)掺入法测定每分钟计数(counts per minute,cpm),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定内皮细胞的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高糖作用下,HUVEC cpm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增殖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随作用浓度增大时间延长更为明显.各高糖组G1期百分率均升高(P<0.01),S期百分率均降低(P<0.05).结论:高糖使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加速,同时抑制了内皮细胞的增殖.根据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的结果,高糖导致部分内皮细胞可能被阻滞在G1/S转变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首次行卵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取卯当天重度少弱精子症男性患者偶发勃起功能障碍(ED)造成排精困难时,一次性按需口服西地那非对患者外周精液参数和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11月因男性重度少弱精子症进入ICSI-ET治疗周期的282例患者,其中取卵日偶发ED一次...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黄斑区的厚度,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黄斑区的厚度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共83人84眼,将其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8例患者39眼设为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45例45眼患者设为B组,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天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 A组患者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患者成功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天从三维OCT中均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检测到A、B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36.14±30.41)μm、(223.11±32.10),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229.0±20.46)μm略增厚,且无统计学意义:A组(P=0.224),B组(P=0.286).两组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上、下、颞、鼻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58±14.93)、(243.71±16.06)、(259.92±21.14)、(275.79±16.78);B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93±19.43)、(243.29±20.54)、(259.43±23.52)、(275.43±21.47),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47.00±13.68)、(232.50±16.51)、(243.2±13.85)、(268.5±15.59).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距黄斑2~3mm内环视网膜厚度、外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及视网膜平均厚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短期内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并未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9.
乳癌患者术后阶段性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都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35例乳癌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阶段性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

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视野、OCT和OCTA检查,并分析PA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PA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血管密度(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黄斑区浅层血管复合体(SVC)-VD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除内环鼻侧、外环下方)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区各象限mGCC厚度、视盘周围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值均呈负相关(P<0.05),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与MD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OCT与OCTA检查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PA患者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功能的微观变化,对评估PA患者术前视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