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胱冬酶(caspase)是一组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胱冬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其中,胱冬酶-9是该家族最重要的启动分子之一.文章综述了胱冬酶-9的结构特点、活化与调节以及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并简述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性登记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的7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45),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临床资料,分析病因,确定其所属分型,并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如下:①心源性栓塞型19.4%(14/72);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3.9%(10/72);③小动脉闭塞型26.4(19/72);④其他明确病因型12.5%(9/22);⑤不明原因型27.8%(20/72),且高发年龄段在36~45岁年龄段72.2%(52/72),危险因素最高的是高血压占41.7%(30/72),血脂异常占34.7%(25/72),糖尿病占18.1%(13/72),吸烟占15.3%(11/72),饮酒占9.7%(7/72),TOAST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示:高血压(70%,χ2=11.82,P<0.05)在小动脉闭塞型中显著升高,而血脂异常在其他明确原因分型中显著升高(77.8%,χ2=9.50,P<0.05)。结论该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不明原因和小动脉闭塞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所占比例高,且在36~45岁年龄段发病较高,应加强这个年龄段的诊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明显,高血压在小动脉闭塞型中明显,而血脂异常在其他明确原因分型明显,为针对不同青年脑梗死亚型在诊治上有所侧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丘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出现多个认知域功能损害,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和执行功能等,但常常被忽视.文章对近年来有关丘脑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因子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cl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电泳(彗星电泳)检测8例HAM/TSP患者(HAM/TSP组)、8例其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OIND)患者(OIND组)和8名健康献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淋巴细胞上Fas、TNFα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HAM/TS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淋巴细胞上Fas、TNFα表达水平与OIND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均P<0.01),Bcl2表达较OIND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Fas、TNFα和Bcl2蛋白可能在HAM/TS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意识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52例脑梗死意识障碍病人随机单盲分为2组,2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纳洛酮0.8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qd,疗程10d。2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甘露醇等治疗。采用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各个时点上G-Pcs平均分数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纳洛酮对脑梗死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了探讨昏迷患者在纳洛酮治疗前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方法:将45例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G-Pcs)评分小于等于20分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1.6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疗程10d;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EP的放射免疫检测为临床提供治疗昏迷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道从粤东地区5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TLV-Ⅰ抗体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5.26%。并介绍了HTLV-Ⅰ抗体阳性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展HTLV-Ⅰ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49例肠道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为头痛、肌痛、颈硬及肢体瘫痪等。并从其发病机理探讨与以上临床表现的关系,且对该病的脑电图、头颅CT、MR分析比较,认为MR对该病的诊断率较高。本病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故建议临床应广泛开展对肠道病毒的PCR检查,对防治肠道病毒性脑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并经CT扫描的330例(其中54例加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结果:进行性智能障碍是SAE的主要临床表现,CT显示脑内白质区多发低信号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同时合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结论:CT平扫结合临床是SAE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MRI能更敏感的显示合并的脑内细小梗死灶。  相似文献   
40.
多发性硬化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25例MS患者的血浆皮质醇(F)含量和血白细胞GR含量。结果MS患者血浆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血GR含量为(8635±1432)位点/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20±540)位点/细胞(P<0.01)。用常规大剂量激素治疗时,治疗前GR位点数高者[(9356±645)位点/细胞共18例],疗效优于位点数低者[(6176±385)7例]。结论M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增多,GR含量高者近期疗效较好,GR含量低者可加用超大剂量激素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