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头面部丘疹和结节15年,臀部及腹股沟多发脓肿3年,加重6个月,于2010年3月2日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15年前面部出现丘疹、丘脓疱疹及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分泌物;头面部出现数个结节,其后结节软化,形成脓肿,于当地医院切开引流,留有瘢痕。皮损反复发作,曾于当地医院诊为"痤疮",治疗后无好转(具体不详),结节消退后遗留大小不等的瘢痕。3年前患  相似文献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们广安门医院医疗队于 2 0 0 3年5月 11日在北京胸科医院三病区参加救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救治工作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4 4例确诊患者 ,2例疑似病例已经排除 ,确诊 4 2例。SARS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公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1〕。4 2例患者分别于2 0 0 3年 4月 17日— 5月 6日入院。其中男 2 1例 ,女 2 1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34.8± 12 .36 )岁 ,2 0岁以下 2例 ,2 0~2 9岁 14例 ,30~ 39岁 9例 ,4 0~ 4 9岁9例 ,5 0岁…  相似文献   
23.
<正>白色萎缩(atrophie blanche)又称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青斑样血管炎,是一种好发于下肢的局限性皮肤血管病,由法国学者Milian MG于1929年首先描述[1]。本病临床少见,治疗困难,笔者应用中药汤剂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白色萎缩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女性,38岁。因双踝及小腿部出现瘀斑、坏死、萎缩性瘢痕1年,于2009年9月8日至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30 岁.因间断发热20 年,臀部针尖大红色丘疹18年于2010年7 月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 运动后或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升高, 最高体温37.8 ℃,伴有双指、趾末端麻木、疼痛,热退后疼痛消失.至当地医院就诊,予退热药口服.  相似文献   
25.
姜桂仙  崔炳南 《北京中医》2012,(10):723-726
目的调查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研究、预防复发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抽样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体质临床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18岁~65岁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660例,判定其体质类型,探讨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相关性,以及与年龄段、病程段、临床分期等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6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血热证398例(60.3%),血瘀证210例(31.8%),血虚证52例(7.9%)。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类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以血热证最为常见;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这与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候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相吻合;体质类型判定中,其体质分布与年龄相关,与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不相关,印证了银屑病患者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头皮、双手出现白斑10年,双手红斑伴脱屑3月.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双手出现白斑,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经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7.
色素性痒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患者女,28岁。因肩背部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半年,于2004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肩、背部出现淡红色丘疹、丘疱疹,米粒至黄豆大,伴剧烈瘙痒,皮损消退后,遗留网状色素斑。服用多种抗组胺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效果均欠佳,近半年来皮损反复发作。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肩、背部大片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相互融合呈网状,无鳞屑,其间可见米粒至黄豆大淡红色丘疹、斑丘疹及丘疱疹,部分成片分布(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36岁。因双手、足角化性丘疹5年,于2006年2月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及足背部出现褐色小丘疹,针头大小.表面较硬,轻度瘙痒,逐渐发展增多,表面角化物可以抠掉,留鲜红色基底,在当地医院外用维A酸软膏有效。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图1)、妹妹(图2)有同样病史.均是25岁后发病。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背、腕部、足背及踝部见针头至粟粒大小角化性丘疹,褐色,散在分布,摸之刺手,部分皮损中心轻度凹陷,表面角化物可以剥掉,留鲜红色基底(图3)。[第一段]  相似文献   
29.
许铣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皮肤病专业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60年,对各种皮肤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湿疹这一皮科门诊常见病,许老在强调西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同时,从中医宏观及西医微观病理学两方面进行综合辨证,以清热祛湿化瘀为湿疹的基本治疗法则,并自拟龙芩除湿汤为基本方化裁。在临床治疗上,中西医并重,既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同时综合考虑皮损的多重致病原因,给予相应的西医治疗,临床屡奏佳效。  相似文献   
30.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因全身红斑,丘疹8年余,伴腰痛2d,于2005年4月11日入住我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丘疹,伴瘙痒,未系统治疗,丘疹逐渐增多,泛发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