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改良PLIF术62例患者,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使用传统PLIF术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45±1.25),(6.50±1.26);术后3个月分别为(12.55±2.33),(12.55±2.30);末次随访分别为(13.03±1.90),(13.87±1.56).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0±1.62),(7.87±1.62);术后3个月分别为(2.54±1.32),(2.53±1.28);末次随访分别为(1.09±0.27),(1.11±0.18);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内固定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改良组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1例双下肢肌力下降患者,术后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行理疗处理.传统组2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有差异性,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而住院时间无差异性.结论 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2.
神经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细胞支架做为神经组织工程的重要部分,按材料可分为天然生物支架材料、人工合成支架材料和复合型支架材料3大类。此外,纳米技术也开始在支架材料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细胞支架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 细胞移植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神经根安全拉钩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神经根拉钩是髓核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必备的器械,术中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本文旨在设计可测力的神经根安全拉钩。方法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量化神经根的拉力,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将此拉钩应用于临床和动物实验中。结果应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试仪,校正神经根安全拉钩测试的数据,证实神经根安全拉钩能准确显示作用于神经根的拉力。结论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旨在比较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嗅鞘细胞(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OECs的培养液中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或加入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NGF组和GDNF组),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通过S-100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显示:NGF组和GDNF组OECs增殖和分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NGF组又明显好于GDNF组(P<0.01)。这些结果提示NGF能促进大鼠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6.
背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前凸、提供腰椎的即刻稳定性及取得较高的椎间骨性融合率。目的:验证运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系统行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及有效性。方法:在3.0cm的微创切口内放置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应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结果与结论:患者置入内固过程中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神经根和大血管等副损伤。随访3个月以上。置入3个月后JOA评分明显高于置入前(P〈0.01),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置入前(P〈0.01)。X射线片显示椎间隙骨密度均逐渐增加,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假关节、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亦无炎症、过敏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观察兔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动物模型脊髓减压术后bcl-2和bax的表达,以期了解脊髓减压术治疗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作用机制。方法:21只患有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中国大白兔,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随机分为两组:①减压组15只:退出螺钉进行减压。其中1只兔发生急性脊髓损伤,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降至1分,排除实验。②压迫组6只:不施行减压术。另取6只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健康大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减压后第1,7,15,30,60天,观察减压术后脊髓的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脊髓减压术后凋亡细胞逐渐减少。脊髓减压术后第1天,bcl-2和bax阳性细胞均较减压前增多。减压后第7天,bcl-2阳性细胞明显增多,bax阳性细胞减少。减压后第15,30天和第60天,bcl-2和bax阳性细胞均逐渐减少。至减压后第60天,bcl-2和bax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脊髓减压术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为手术切除组;B组为TACE组,C组为手术切除加TACE,回顾分析这3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A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0.5,1,2,年生存率为46.2%,15.4%,0;B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0.5,1,2,年生存率为37.5%,12.5%,0;C组中位生存期13.4个月,0.5,1,2,年生存率为50%,30%20%;经统计学分析提示主干有无癌栓、肿瘤大小、术后有无化疗影响手术切除的疗效,而肿瘤数目、有无包膜对患者预后无影响。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效,术后使用TACE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9.
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所致脊髓损害都集中在椎管减压上,未见报道采用不行椎管减压的前路椎间融合术。本研究旨在观察前路椎间融合而不行椎管减压是否是治疗OPLL所致脊髓损害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方法。应用该法治疗3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1.3(34~61)岁,平均随访14.7(10~23)年。OPLL分类根据Seki分类法,连续型10例,混合型11例,分节型7例,结节型2例。步行能力的丧失程度根据Okamoto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AA)对降低钴(Co)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Co2+、Co2++AA、钴纳米粒子(CoNPs)、CoNPs+ AA、AA 6个组.AA提前预处理1h.分别用CCK8检测CoNPs、Co2+诱导及AA处理后细胞毒性,采用荧光染色技术检测J线粒体中活性氧生成,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分子mRNA水平.并检测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水平.结果 当使用CoNPs和Co2+处理细胞后,细胞出现凋亡.CoNPs可以明显诱导活性氧(ROS)生成;促凋亡因子(Caspase 3及Bax)表达明显升高,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减少;细胞色素C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均表达增加,并从线粒体进入细胞质中;使用AA预处理后,CoNPs所引起的这些改变可被减少.结论 AA可以通过减少ROS的生成与释放降低CoNPs导致的细胞毒性,但不能减弱Co2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