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7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壳聚糖和左旋聚乳酸制备的复合支架与一些细胞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出生1-3 d SD大鼠的嗅鞘细胞接种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作为实验组,设置嗅鞘细胞与多聚赖氨酸联合培养为对照组,培养1,3,5,7 d进行细胞增殖力检测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检测。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存活,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实验组细胞形态呈圆形和椭圆形,突起少,细胞聚集成团;接种1d后,可见部分细胞团的外围细胞伸出短小突起,并渐向外周散开;接种第3天,见聚集成团的细胞扩散开来,大部分细胞生成突起,呈双极或三极,以双极为主;接种第5天,细胞突起明显伸长,形态仍以双极细胞和三极细胞为主,并可见扁圆细胞和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接种第7天,细胞密度增加,突起伸展。对照组细胞形态与实验组具有类似特征。两组嗅鞘细胞数量、细胞周长和细胞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 MMP-2/Notch1转染嗅鞘细胞(OEG)移植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 MMP-2/Notch1的质粒导入嗅鞘细胞,并移植入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体内,连续观察12周,与接受单纯OEG移植的脊髓损伤大鼠进行比较。结果移植转染MMP-2/Notch1能够增强嗅鞘细胞的迁移能力,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与对照组比较,能减少组织的缺损、轴突的坍塌、神经元的坏死凋亡,抑制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结论 MMP-2/Notch1转染的嗅鞘细胞相对于单独转染嗅鞘细胞能更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腰椎后路单/双节段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情况,分析上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PLIF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8.6(41~72)岁,随访时间33.0±6.3(25~43)个月,根据融合节段分为L4/5组26例;L4-S1组23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上邻近节段FJ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依据Weishaupt分级评估FJ退变特征及退变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BMI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4/5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的发生率分别为51.9%、38.4%;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73.1%,67.3%。L4-S1组术前发生率分别为67.3%、34.8%;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97.8%、60.9%。末次随访时,L4/5组邻近FJ重度退变率为52%,L4-S1组为78.2%。术前L4/5组椎间隙高度、关节突角不对称度分别为8.95±0.38mm、7.79°±0.21°;L4-S1组分别为8.65±0.63mm、7.90°±0.09°;末次随访时,L4/5组分别为8.33°±0.51mm、10.43°±0.33°;L4-S1组分别为7.68±0.53mm、12.06°±0.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双节段融合固定较单节段更易引起上邻近节段FJ退变,且更容易引起关节突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原因和损伤机制。方法通过58例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X线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损伤原因和机制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未见骨折脱位,X线片和CT表现为:①颈椎生理弧度改变;②椎间隙变窄;③颈椎不稳;④椎体后缘骨赘;⑤后纵韧带骨化;⑥黄韧带肥厚、骨化;⑦椎管狭窄,椎管/椎体比值小于0.75。MRI表现为:①早期变化有脊髓肿胀、髓内水肿,髓内出血或血肿,脊髓压迫,前纵韧带撕裂、椎前出血,后纵韧带、棘上和/或棘间韧带损伤,椎管后方软组织损伤出血等;②晚期变化有脊髓内囊肿、软化灶,脊髓萎缩。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多在发病前已经存在一定的非创伤性病理基础,创伤成为其诱发因素。创伤引起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与肥厚的黄韧带皱摺从前后方呈钳夹状造成脊髓损伤。MRI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十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了PVP和PKP治疗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变化测量。结果 53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体旁。疼痛完全缓解32例(60.4%),显著缓解21例(39.6%)。术后及随访6个月,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VP及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合适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良好的术中操作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肝郁脾虚证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见于多种疾病之中。笔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还对肝郁脾虚证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的检测,现将资料完整的34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23例,女性多于男性;教育程度以高中以下为多;年龄在24岁~60岁之间,其中35岁~55岁占22例,为好发年龄段;病史一般在3个月以上。肝郁脾虚证可见于多种慢性疾病之中,据本文收集的34例统计其中胃肠功能紊乱19例占56%,更年期综合征8例占24%,抑郁症4例占11%,肝炎3例占9%。2 辨证标准主要症状:胸胁胀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发病时间在2-6.5小时内,年龄>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在OEC9800下给予2.0-2.5mm直径球囊6-8atm预扩张后置入支架6枚。结果:5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TIMI血流均达3级,无残余狭窄,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再梗、心绞痛及死亡发生。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支架置入术临床疗效佳,是较好的抢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