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半定量检测MCM5mRNA和MCM5蛋白在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CM5mRNA和蛋白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趋势是一致的,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和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5mRNA和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M5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组织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在低分化(G3)上皮性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G1)和中分化(G2)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M5的表达可能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可能做为新的卵巢肿瘤增生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班艳丽  崔保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1):807-810
<正>妊娠组织物残留(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RPOC)是指流产或分娩后部分妊娠组织仍残留于宫腔内的情况。RPOC可继发于药物流产、手术流产、自然流产、经阴或剖宫产分娩后,依据超声诊断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妊娠的6.3%[1]。近期并发症包括异常子宫出血、感染、疼痛等;若处理不当则可导致远期并发症如宫腔粘连、继发性不孕、再孕后自然流产、胎盘植入等。目前治疗RPOC的常用方法有期待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按实用临床分型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齐鲁医院妇产科接受直接手术治疗的325例CSP患者,依据实用临床分型予以分型诊治,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25例CSP患者,其中Ⅰ型127例,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宫腔镜手术;Ⅱa型56例,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宫腔镜手术;Ⅱb型36例,给予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宫腔镜手术,必要时行瘢痕修补术,或经阴前穹窿切开瘢痕修补术;Ⅲ型106例,直接行腹腔镜手术或经阴前穹窿切开瘢痕修补术,若孕囊或包块直径6cm,局部血流信号丰富或有动静脉瘘形成时,行开腹手术或子宫动脉栓塞后腹腔镜手术。年龄、剖宫产次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各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龄、术前血β-HCG、病灶直径各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各型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型按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成功率可达95.4%。无患者行子宫切除,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72.3%的患者的血β-HCG可在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91.5%的患者可在术后8周内月经来潮。结论:根据子宫瘢痕妊娠实用临床分型给予患者分型诊治,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外周血中Th22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34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为宫颈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外周血为CIN组、19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检测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Th22、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CIN组(P<0.01, P<0.05) 及宫颈癌组(P<0.01, P<0.01)均明显升高。Th22细胞比例宫颈癌组又明显高于CIN组(P<0.01)。CIN组中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 P<0.05 ), 宫颈癌组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9, P<0.01)。与对照组相比, IL-22在宫颈癌组外周血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 Th22、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高, 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卵巢上皮癌 (OEC)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 )、CD54和CD8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LAⅠ和CD54的表达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CD80mRNA的表达。结果 :4 4份OEC组织中 ,HLAⅠ、CD5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9.0 9%和 4 5.4 5%。CD80mRNA的表达率为 9.0 9%。HLAⅠ类分子的阳性表达在Ⅲ~Ⅳ期显著低于Ⅰ~Ⅱ期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肿瘤复发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 (P <0 .0 1)。CD54的表达率与临床指标及复发均无关 ,但在无HLAⅠ表达组 ,CD54表达患者的复发率显著升高 (P <0 .0 5)。CD80mRNA阳性 4例均未复发 ,而CD80mRNA阴性者复发率为 57.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HLAⅠ与CD80同时缺乏时 ,患者复发率较HLAⅠ与CD80共表达时复发率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OEC可能通过HLAⅠ、CD80、及CD54的异常表达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检测上述调节分子的表达 ,可能对判断OE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崔保霞  刘海英  孔北华  江森 《江苏医药》2001,27(11):823-826
目的:了解卵巢上皮癌(EOC)中HLA、CD8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LA I和HLA Ⅱ的表达,用RT-PCR检测CD80mRNA的表达。结果:44份EOC中,HLA I、HLA 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和43.18%;CD80mRNA的表达率为9.09%。HLAI类分子的阳性表达在Ⅲ-Ⅳ期显著低于I-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肿瘤复发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1)。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LAⅡ表达组较不表达组复发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74)。CD80mRNA阳性者4例均未复发,而CD80mRNA阴性者复发率为5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LAI与HLAⅡ、HLAI与CD80同时缺乏时,患者复发率分别较HLAI与HLAⅡ、HLAI与CD80共表达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EOC可能通过HLAI的降调、CD80的缺乏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检测上述调节分子的表达,可能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测定正常妊娠期及先兆早产妇女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妊娠期外周血CRH、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6例孕妇在妊娠16~20、28~32、37~38周时的血浆CRH、IL-6水平,及31例孕28~35周的先兆早产妇女的血浆CRH、IL-6水平。CRH、IL-6的测定分别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所有孕妇均为健康的单胎初产妇。结果:①妊娠37~38周CRH、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孕周(P<0.01,P<0.05)。妊娠28~32周与16~20周相比CR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尚未达统计学水平(P>0.05)。随孕周的增加,IL-6与CRH水平同步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86P<0.05);②31例先兆早产的孕妇,其中发生早产的20例孕妇血CRH、IL-6水平显著高于同孕周的正常妊娠组及未发生早产的先兆早产妇女(P<0.05),未发生早产的11例先兆早产妇女与正常妊娠组相比CRH、IL-6虽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H、IL-6可能与分娩发作有关。妊娠期血CRH、IL-6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早产发生的高危标志。  相似文献   
38.
39.
为探讨转染mB7 1基因大鼠卵巢癌细胞系后体外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及其致瘤性 ,我们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mB7 1基因转染入大鼠低分化卵巢上皮癌细胞株NuTu 19中 ,流式细胞仪检测mB7 1的表达。用同源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实验 (MTLCs)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检测细胞毒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杀瘤活性。将NuTu 19/Neu、NuTu 19/mB7 1细胞分别接种于同源大鼠Fischer344皮下 ,观察mB7 1修饰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致瘤性。结果显示 ,mB7 1基因成功地转染入大鼠低分化卵巢上皮癌细胞株NuTu 19,流式细胞仪测定mB7 1基因呈阳性表达。NuTu 19/mB7 1体外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 (P <0 0 5 )。NuTu 19/mB7 1体外诱导的CTL较对照组对NuTu 19细胞的杀伤率显著增高 (P<0 0 1)。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 ,NuTu 19/mB7 1组在Fischer344大鼠体内成瘤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P <0 0 5 )。由此可见 ,mB7 1基因修饰的鼠卵巢癌细胞可体外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接种动物后 ,实验瘤苗的致瘤性下降  相似文献   
40.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LAI类抗原和CD54的表达,结果表明,卵巢上皮癌44份标本中,HLAI类抗原和CD54的表达率分别为59.09%和45.51%,Ⅲ~Ⅳ期为HLAI类抗原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低无淋巴结转移者;肿瘤复发者显著低于未复发者。CD54表达到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但无HLAI类抗原表达而CD54表达的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