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牙周病就是牙周组织的疾病。其种类较多.有龈炎、牙周炎、牙周萎缩等。发病最多的是龈炎和牙周炎,特别是单纯性龈炎和单纯性牙周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的,拖延的时间很长,症状也不是很严重,因而人们就不十分重视它。当然,在慢性过程中,也有急性发作或症状加剧的时候。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Ca^2+检测、分析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自制的中性载体Ca^2+-ISME直接测试牙菌斑中的Ca^2+,并对Ca^2+-ISME进行了一步的改进。结果:聚氯乙烯毛细管与玻璃毛细管制备的电检具有类似的性能,但在牙菌斑Ca^2+的测试中电位显示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重复性差。结论:Ca^2+-ISME用于原位牙菌斑Ca^2+的测试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73.
对近40年来龋病研究中致病菌的致病特异性问题作了扼要的回顾,目的在于阐述利用变异链球菌作为抗原来引发机体的抗龋力的效用是否满意.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认为,免疫学防龋的前景是应该深入思考的.作者对在我国开展龋病预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4.
本文继续回顾了龋病的免疫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联合防龋疫苗和融合防龋疫苗的研究,基因防龋疫苗的研究,被动免疫防龋研究,免疫防龋机制以及防龋途径.  相似文献   
75.
该文回顾了过去在预防龋病上采用非致龋性食物、糖代用品、饮料及各种生药在实验室或人体作的研究,此外,对激光和窝沟封闭剂的应用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76.
作者利用5种目前认为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细菌,采用微生物体外连续培养技术,在体外合成一种“菌斑”。经观察表明,此人工菌斑的形态、结构都相似于自然牙菌斑,可作为牙茵斑—牙釉质界面的体外模型系统,为研究牙菌斑的致龋性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7.
在口腔中的牙齿表面,细菌是以生物膜的方式生长,由于特定的生长方式,细菌将启动一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其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游离状态的细菌。本文将结合生物膜的研究进展着重对牙菌斑中细菌的代谢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生物膜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形成生物膜,对抗生素产生较强耐药性,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生物膜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形成抗生素渗透障碍;生物膜细菌生长速度减慢;及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所致,最终引起其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产生抵抗性。  相似文献   
79.
龋病的病因经过近百年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已经基本明确。虽然如此,至今还有人对新的理论持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是内因还是外因。外因论是上一世纪末Miller提出的,经过60多年的努力,由Keyes进行总结,提出三联因素论,70年代又由Newbrun加以补充,再提出四联因素论。这个理论至今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虽然它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80.
单克隆抗体对变链球菌形态与结构影响的电镜观察文立亚,岳松龄。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1)∶38用抗变链球菌OMZ176(d血清型)表面蛋白抗原220kd分子量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