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实验通过采用粘性放线菌不同菌株(包括培养上清液蛋白)对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的粘附实验及抗菌毛Ⅰ,Ⅱ的IgG的粘附抑制实验来判断粘性放线菌粘结素存在部位,并确定不同菌毛在粘附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粘性放线菌的粘结素主要位于菌毛上,并进一步证实两种菌毛共同参与粘性放线菌对牙面的粘附;2.上清蛋白中不含粘结素成份,可能含有有利于细菌凝集的成份;3.粘性放线菌地方株与参考株的菌毛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为预防粘性放线菌地方株的粘附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作者对恒磨牙邻面触点周围的形态,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磨耗的触点区表面较平滑,触点外有散在孔穴和裂缝存在,尤以颈部为明显,高倍下可见孔穴中的细菌。未前出牙无磨耗的触点,见有较多似林孔样的孔穴及裂缝,与触点有磨耗者的结构截然不同。在触点上方的部位有排列较均匀的童氏突陷窝,靠颈部的结构同于有磨耗的标本。以上结果表明:“完整的表层”并不完整,这些自然存在的表面缺损,为致龋物进入和停留创造了条件,是早期釉质龋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33.
菌斑与龋病     
菌斑是导致口腔内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龋病及牙周病的直接原因。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外学者就菌斑在导致龋病关系上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细菌的吸附,获得性膜,菌斑内物质代谢,菌斑中的产酸代谢、酸分析和pH测定等。  相似文献   
34.
龋病的发生与食物和菌斑的滞留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咀嚼牙咬合面的点隙沟裂为它们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磨牙的咬合面成为发生龋病损害最多的部位。根据作者等的过去报告,证明磨牙的中央点隙是磨牙咬合面发生早期龋最多的部位。  相似文献   
35.
我们应用免疫印迹技术(immunoblottechnique,IBT)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的检测进行探讨,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易行、敏感快速、能对人牙菌斑中变链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测方法。1材料和方法:①材料:醋酸纤维素膜(简称醋纤膜,浙江生产);...  相似文献   
36.
细菌对口腔内科常用修复材料的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龋的发生与细菌对修复材料表面以及材料与洞壁之间的粘附和菌斑的形成有关。修复材料的表面可能形成获得性膜,这种膜的有机的、无机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形成速度不同。不同的修复材料表面形成的获得性膜,对细菌粘附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同时,细菌对获得性膜的粘附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与材料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洞型的制奋状况和修复体的光洁度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7.
龋病是菌斑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菌斑在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国外有报导认为,菌斑内细菌种类和含量不同,决定了它们致龋能力的差异。由于口腔环境复杂,影响菌斑致龋因素很多,研究困难,故对不同人群口腔牙菌斑致龋能力还缺乏全面了解。一些学者从菌斑内细菌分离,菌斑产酸,菌斑pH变化和菌斑其它代谢活动来阐明菌斑在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利用菌斑中分离菌观察产酸和脱钙已有报导,由于难以模仿菌斑生态环境和不能实现各种细菌间的相互作用,故难于  相似文献   
38.
本文扼要介绍白Miller提出化学细菌学说以来有关龋病病因的研究和论点。对龋病的病变机制和引发龋病的细菌特异性问题也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39.
口腔内许多疾病,如最常见的龋齿和牙周炎,还有口炎、坏死性龈炎、雪口病、长牙时发生的冠周炎等,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口腔内有许多微生物,平时不致病,当不注意口腔卫生时,这些微生物就繁殖增生,数量和致病力都增加。因此,重视口腔卫生对预防口腔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重要而又容易做到的口腔卫生方法。  相似文献   
40.
本实验从70名学生中收集了100个集合菌斑,其中有龋者(DMFT3~8)和无龋者各35人。样品的一半为“自然”菌斑,另一半是用各种食用糖漱口后收集的。分析结果表明,漱糖前菌斑EPS含量平均为菌斑干重的9.10%,水溶性和碱溶性EPS的分布比例接近70:30。患龋与无龋者菌斑EPS的含量(分别为9.16%和9.05%),和水、碱溶性EPS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5)。用蔗糖与麦芽糖漱口后EPS分别比漱糖前增加了46.20%和49.47%,其差值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同时还发现这二种糖能显著改变水、碱溶性多糖的分布比例。但含漱葡萄糖、果糖和木糖醇后,菌斑EPS的含量与分布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