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本文介绍近几年来国外用氟防龋的现状。氟化物的防龋效果应当肯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均证实局部用氟与全身用氟有同样的防龋效果,其中尤以氟化物牙膏和用氟化物溶液定期含漱的效果最为明显。从氟化物的防龋作用上,许多研究均说明它是通过局部作用来实现的。这些动向对我国儿童的龋病预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牙釉质龋中的蛋白溶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三个方面探讨牙釉质龋病变中的蛋白溶解现象。首先观察了木瓜酶、胰蛋白酶及胶原酶对人工龋形成及活体人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三种酶对两者均无明显作用。进一步用菌斑液处理人牙釉质粉,再进行脱矿实验,也未发现菌斑液有促进人牙质粉脱矿的作用。结果提示在牙釉质龋病变中,蛋白溶解现象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3.
人类社会正在逐渐走向老龄化,老年人患的牙根面龋已正在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老年人根面龋的各方面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根面龋的特征、根面龋的发病因素、根面龋的细菌学、组织病理学以及临床治疗等。  相似文献   
144.
采用 3H-标记的粘性放线菌不同菌株 ,对 7种唾液蛋白包被羟基磷灰石的粘附实验 ,来筛选菌毛 及菌毛 的唾液蛋白受体。结果发现 :富脯糖蛋白 (PRPG)、酸性富脯蛋白及富酪蛋白是粘性放线菌菌毛 的受体 ;PRPG、SIg A是菌毛 的受体 ;PRPG是两种菌毛共同的受体 ;同时还发现不同唾液蛋白成份对不同的菌株粘附影响有差异 ,新分离的粘性放线菌菌株的粘附能力比参考株强。  相似文献   
145.
不同生存状态下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变形链球菌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在生物膜黏附状态与浮游状态下是否存在量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在多种蔗糖培养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 ,对变形链球菌分别进行静置培养和摇动培养 ,以模拟生物膜黏附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生长的变形链球菌 ,蒽酮法测定细菌合成的水溶性胞外多糖和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含量。结果 :相同培养时间每种蔗糖浓度条件下 ,生物膜黏附状态下变形链球菌合成的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均要多于浮游状态下的细菌 (P <0 .0 5 ) ,生物膜黏附状态与浮游状态下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和合成胞外多糖的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不同培养时间同一蔗糖浓度条件下 ,生物膜状态下变形链球菌合成的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也多于浮游状态下的细菌 (P <0 .0 5 )。结论 :生物膜黏附条件下 ,变形链球菌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均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生物膜中的细菌有更强致龋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6.
本研究利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方法将引发龋病的主要致病菌——变链球菌(c、d血清型)的表面蛋白P1提取出来,免疫BALB/c小鼠,以后取出小鼠脾脏,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一系列免疫学方法,制成抗P1的单克隆抗体。以后用此种抗体进行了多方面生物学性能测试,发现抗P1单克隆抗体与人心肌组织无交叉反应,能抑制变链球菌在体外的生长、产酸与粘附,可凝结同血清型变链球菌,并可使变链球菌菌体肿大。在大鼠身上,将此种抗体涂于口腔局部,有降低大鼠龋病发生的效力,本研究初步探索出抗P1单克隆抗体与人心肌组织无交叉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