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医药卫生   5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梁丽娟  赵奎君  屠鹏飞  姜勇 《中国药房》2010,(15):1385-1387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1个产地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从有效成分含量探讨药材道地性内在因素。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检测浓度分别在0.0051~0.510、0.0050~0.300、0.0049~0.294、0.0046~0.276m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内蒙古、山西等4个产地的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较高;河北安国、赤城和甘肃定西产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较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试验结果与黄芪本草考证、道地沿革的文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2.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开放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吴茱萸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3-(2′-羟基乙酰基)-吲哚(3-hydroxyacetylindole,3)、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 [N-(trans-p-coumaroyl)-tyramine,4]、N-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 [N-(cis-p-coumaroyl)-tyramine,5]、白鲜碱(dictamnine,6)、吴茱萸春(evolitrine,7)、6-甲氧基白鲜碱(6-methoxydictamnine,8)、茵芋碱(skimmiamine,9)、7-羟基吴茱萸次碱(7-hydroxyrutaecarpine,10)、阿塔宁I(atanine I,11)。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3.
研究蒿属植物毛莲蒿地上部分倍半萜类化学成分, 通过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2个倍半萜类成分, 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 分别为negunfurol (1), schensianol A (2), artemine (3), eudesm-4(14)-en-12-oic acid, erivanin (4), 1,5-diepi-artemin (5), acetylartemin (6), naphtho[1,2-b]furan-2(3H)-one,6-(acetyloxy)- decahydro-9a-hydroxy-3,5a-dimethyl-9-methylene-(3S,3aS,5aS,6S,9aS,9bS) (7), naphtho[1,2-b]furan-2(3H)-one,6-(acetyloxy)- 3a,4,5,5a,6,7,8,9b-octahydro-8-hydroxy-3,5a,9-trimethyl-(3S,3aS,5aR,6S,8S,9bS) (8), isoerivanin (9), barrelierin (10), (11S)-1- oxoeudesm-4(14)-eno-13,6α-lactone (11), 1-epi-dehydroisoeranin (12)。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莲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4.
65.
21种中药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血糖引发的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慢性并发症(DCC)诸如神经、肾脏、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等,极大地增加了心脏病、中风、失明、截肢和肾衰竭的危险性[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DCC与多元醇通路相关,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作为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就成了延缓和防治DCC的关键因素[2].为此我们研究了21种治疗消渴症中药的不同提取部位对人A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1种中药对人A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太白米的甾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卫中  田晶  屠鹏飞  郑俊华 《中草药》2000,31(3):167-169
从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干燥小鳞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甾体生物碱苷,经 IR、13CNMR、MS 等方法分别鉴定为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β-D-glucopyranoside,Ⅰ)、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Ⅱ)、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Ⅲ).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7.
3种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两种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以期发现其抗真菌的作用机理。方法 把对照组及用药组真菌细胞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作细胞扫描图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细胞形状、面积和DNA,RNA含量。结果 用药组细胞形态及DNA,RNA含量发生不同变化。结论 澳洲茄胺、紫檀 和白鲜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正常合成以至不能完成正常细胞周期,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8.
69.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攻克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存的一大难题.化学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是抗肿瘤临床通用方案,也是首选方案之一,此类药物靶标明确、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大,且肿瘤细胞常常产生耐药性阻碍药效的发挥,从而使肿瘤治疗变得困难,故研究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如何逆转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70.
细梗胡枝子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马斯里酸(Ⅰ)、2α-羟基熊果酸(Ⅱ)、β-香树脂醇(Ⅲ)、α-香树脂醇(Ⅳ)、木栓醇(Ⅴ)、白桦脂酸(Ⅵ)、羽扇豆醇(Ⅶ)、齐墩果酸(Ⅷ)。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Ⅴ,Ⅶ和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和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