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3个不同细胞株用于垫料毒性实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选择一种比较敏感的细胞用以进行垫料物质的细胞毒性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垫料物质丙酮提取物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小鼠H22-H2D8细胞株和小鼠S180-S2D9细胞,孵育72h后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计算细胞存活率,比较3种细胞对不同垫料丙酮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反应。结果:在1—40mg/ml浓度范围,H22-H2D8对各种垫料物质细胞毒性反应最敏感。结论:H22-H2D8细胞可作为垫料物质细胞毒性研究的细胞株。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癌基因在肌上皮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采用c-erbB-2癌基因蛋白与p53基因蛋白的单抗(DO-1)研究14例肌上皮瘤与6例肌上皮癌。结果发现,5/6例肌上皮癌与9/14例肌上皮瘤均过度表达c-erbB-2癌基因蛋白;5例瘤旁腺体内导管上皮细胞也过度表达c-erbB-2。因此推测,c-erbB-2癌基因可能作为一种启动基因,与肌上皮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p53基因蛋白研究发现,肌上皮癌(5/6例)反应阳性,肌上皮瘤(0/14例)全部反应阴性。作者认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肌上皮癌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pAFP-P53-EGFP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靶向促凋亡作用。方法将SD大鼠AFP启动子、沉默子和远端增强子Ⅲ组合为1.2kb的AFP基因调控序列,导入pEGFP-N1质粒的启动子处,构建pAFP-EGFP同时引入P53基因片段,构建pAFP-P53-EGFP重组质粒。转染HepG2、SMMC7721、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细胞凋亡情况。分别将质粒pAFP-EGFP和pAFP-P53-EGFP转染HepG2细胞进行DNA ladder分析及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pAFP-P53-EGFP重组质粒转染HepG2、SMMC7721、HeLa细胞,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HepG2组%gate=2.65±0.08;HeLa组%gate=0.42±0.025;SMMC7721组%gate=0.39±0.018。AFP阳性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MMC7721、HeLa细胞(P<0.05)。且转染pAFP-P53-EGFP质粒的HepG2细胞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细胞超微结构亦显示出现凋亡。结论 pAFP-P53-EGFP可以在AFP阳性细胞中相对专一表达,且pAFP-P53-EGFP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载体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靶向致凋亡作用。方法:将AFP启动子、沉默子和远端增强子Ⅲ组合为1.2 kb的AFP基因调控序列,构建pAFPEGFP载体,分别转染人肝癌HepG2(AFP阳性)、人肝癌SMMC7721(AFP阴性)和人宫颈癌HeLa(AFP阴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荧光蛋白表达强度。引入P〖STBX〗53〖STBZ〗基因片段,构建pAFPP53EGFP重组质粒,转染HepG2、SMMC7721和HeLa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了pAFPEGFP和pAFPP53EGFP重组质粒。pAFPEGFP转染后,AFP阳性的HepG2细胞中EGFP荧光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FP阴性的SMMC7721和HeLa细胞。pAFPP53EGFP转染后,HepG2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MMC7721和HeLa细胞;HepG2细胞的G1期细胞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MMC7721和HeLa细胞\[(66.7±0.25)% vs(50.5±0.18)%,(51.0±0.20)%,P<0.05;(2.65±008)% vs(0.42±003)%,(0.39±0.02)%,P<0.05\], 但S期细胞明显低于转染后SMMC7721和HeLa细胞\[(20.1±022)% vs(29.8±018)%,(37.8±0.21)%,P<0.05\]。结论: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pAFPP53EGFP载体可专一性地作用于AFP阳性肝癌细胞,引起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相似文献   
25.
用夏氏、伯氏疟原虫血传感染小鼠,采尾血制薄血片,姬氏染色,计1万个红细胞内疟原虫感染数。结果不同虫种同等数量或同虫种不同数量原虫其红细胞感染率不同,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昆明鼠对夏氏疟原虫不敏感;对伯氏疟原虫敏感度高,易接种成功。血传伯氏疟原虫以10^5红细胞感染数为宜,其红细胞感染率高,原虫密度上升速度较快,动物不易死亡。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涎腺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发生,本文采用三种特异性抗体:上皮肤抗原(EMA);肌动蛋白(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对25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粘液表皮样癌中三种肿瘤细胞对EMA反应阳性,部分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对actin和Vimentin反应阳性,粘液细胞反应阴性。研究结果表明,粘波表皮样癌是上皮源性的肿瘤,其中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的分化特征。提示,肿瘤性腺上皮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同时参与了该肿瘤的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27.
采用c-erbB-2癌基因蛋白抗体,对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包括筛孔型、管状型、实性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涎腺腺样囊性癌3种组织学类型均过度表达c-erbB-2癌基因。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筛孔型与管状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c-erbB-2癌基因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c-erbB-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及恶性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8.
目的:采用避孕剂Norplant皮下埋植小鼠模型,埋植三个月后,观察Norplant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用36只小鼠分成6组,每组6只,其中,A、B、C三组皮下埋植Norplant,D、E、F三组做为对照;A、D组观察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B、E组观察S180移殖后的瘤重,C、F组观察白色念珠菌感染后的存活期;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瘤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白色念珠菌感  相似文献   
29.
CpG增强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HLA-MAGE-3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pG对抗原肽负载DC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方法:分别用50 μg/ml的MAGE-3271-279抗原肽、4 μg/ml的CpG和MAGE-3271-279抗原肽(50 μg/ml)+CpG(4 μg/ml)刺激培养到第6天的小鼠骨髓DC细胞,2天后用LPS再刺激24 小时诱导其成熟;给HLA-A·0201/Kb转基因鼠移植B16-HLA-MAGE-3黑色素瘤,并于小鼠荷瘤的第-4、5和8天分别于颈部皮下注射同系小鼠DC疫苗(2×105/鼠),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在荷瘤的第23 天处死小鼠,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给正常HLA-A2转基因小鼠皮下注射DC疫苗,8周后接种肿瘤细胞,观察免疫记忆形成情况.结果:抗原肽负载的DC疫苗,在小鼠荷瘤的第14天之前,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在第15天后抑瘤作用不明显;CpG与MAGE-3271-279+CpG负载的DC疫苗可显著抑制荷瘤鼠肿瘤的生长,且可诱导较高的NK细胞活性.MAGE-3271-279+CpG负载的DC疫苗在免疫8周后依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说明可以诱导免疫记忆形成.结论:CpG对抗原肽负载的DC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潜在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0.
广泛软组织机械性损伤(masivemechanicalsofttisueinjury,MMSTI)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较常见的特殊类型的机械性损伤,系由钝器殴击机体软组织丰富部位造成表皮剥脱、皮下出血、脂肪及肌组织挫伤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能引起机体远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