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7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医药卫生   609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组成面中部的诸骨均为立体结构,颧骨等在受伤时经常发生位置、角度等的改变,在常规的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特别是面中部复合骨折或陈旧性骨折,恢复其立体结构的位置、角度等是较为困难的,而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就为术中恢复其解剖形态的准确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导航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及眼科2007-03/2008-08收治的面中部骨折患者6例,其中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4例,上颌骨Le FortⅢ型骨折2例。均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通过CT采集数据,利用导航计划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术中利用导航工作站对手术适时导航,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以使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做到术前准确设计、术中精确定位,复位后经6~1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提示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能提高面中部骨折复位的准确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面中部;骨折;坚固内固定;计算机辅助;数字化医学  相似文献   
992.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食管穿孔32例,对其进行分级,并经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2(CDK2)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7)在高氧致慢性肺疾病(CLD)新生鼠肺纤维化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作用.方法 采用高浓度氧诱导新生鼠CL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CDK2及P27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并同时测定肺组织纤维化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4、21 d CDK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27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K2的动态表达变化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702),P27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5)(P<0.05).结论 CDK2及P27的异常表达与高氧致CLD肺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分析行产时胎儿手术的母体预后,探讨产时胎儿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防产后出血,保证母体良好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成功施行产时胎儿手术的10例患者[产时胎儿手术组(IFO组),n=10]术中及术后24h内出血量,术前和术后24h的血红蛋白水平、宫缩情况、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产后42d随访情况并与同期因拒绝试产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1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进行各项指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复旧情况均正常,均无早期及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IFO组母体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及术中+术后24h总出血量、术前和术后及产后42d复查的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FO组剖宫产术时间为(66.40±53.40)min,与对照组(34.50±4.97)min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产后出血量及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均与患者的年龄和孕周无相关(P>0.05),而与剖宫产术时间呈正相关(r=0.458,P=0.02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ml)=172.68+1.342X。结论产时胎儿手术对于母体的子宫复旧无明显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对母体是安全的。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产时手术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并不明显超过普通剖宫产术,积极提高胎儿手术技术,尽量缩短产时手术时间也是预防母体产后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5.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和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SD大鼠115只,随机分成空白组35只、造模组80只。后者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成模动物共73只。随机抽取70只,分成模型组与电针组各35只,电针组每天电针45min。所有动物分批于试验开始后第1、2、4、6及10周后处死,取坐骨神经,抽提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NGF、IGF-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NGFmRNA及IGF-1mRNA的表达水平比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NGFmRNA及IGF-1mRNA的表达随电针的干预时间而逐渐升高;第4周NGFmRNA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时电针组IGF-1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升,第4周达到高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mRNA和IGF-1mRNA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降低,电针刺激促使大鼠坐骨神经的NGFmRNA和IGF-1mRNA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心脏功能评定标准Ⅱ-Ⅲ级,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全麻维持分别用异氟烷静吸复合(A组)或丙泊酚全凭静脉(B组)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4天测定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A组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5例(33%),B组为3例(20%).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A组(29.13±0.83),B组(29.13±1.13)]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73±1.03)较手术前显著降低(f=2.45,P<0.05),B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93±1.16)较手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t=1.87,P>0.05).结论 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但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场效应加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联合场效应加中药外敷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按Lysholm’s膝关节评分方法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经过随访,优良率为84.15%,患者Lysholm’s评分治疗前为(41.64±5.03)分,治疗后为(87.35±6.1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玻璃酸钠联合场效应加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中医治未病已提倡数千年,古籍叙述详尽。其治未病研究是近年提出的。所谓"未病",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状态,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称"亚健康"。本文从中医对治未病认识的理论基础,西医对治未病的认识及理论依据,对"未病"或"亚健康"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综述了治未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究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途径的表达及丹参酮ⅡA对其影响。方法 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丹参酮ⅡA干预组(HG+T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β-catenin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β-catenin、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间充质细胞标志性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检测β-catenin、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NG组比较,HG组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1),β-catenin蛋白在胞浆与胞核表达增强。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丹参酮ⅡA可显著减少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在该浓度下,β-catenin在胞核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 而E-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上升,同时间充质细胞标志性蛋白α-SM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Wnt / β-catenin信号途径参与了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下调Wnt / β-catenin信号途径的活性而抑制转分化过程,进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的表现,讨论与老年性颈椎病的区别。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至2011年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5岁以下患者67例,回顾性分析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异常表现,并与老年性颈椎病影像学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结论:青年型颈椎病多以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失稳、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为重要特征;与骨软骨性改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为主的老年性颈椎病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