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9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6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76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对两组入选对象的H-FABP、c Tn I、CK-MB指标水平及研究组的阳性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研究组入选对象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c Tn I和CK-M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与c Tn I、CK-MB比较,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阳性率水平显著升高,血清H-FABP指标检测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197例新生儿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骨折常见原因、诊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新生儿骨折的临床资料,调查孕母情况、分娩情况、患儿一般情况、骨折诊疗及预后等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骨折原因下新生儿骨折部位构成的差异性、不同分娩方式及出生体质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的差异性。结果产伤性骨折193例,其中自然分娩165例,产钳助娩9例,臀位助娩5例,胎吸助娩2例,剖宫产12例;产伤性骨折患儿出生体质量14例<2.5kg,150例2.5~4kg,29例≥4kg;非产伤性骨折4例,其中代谢性骨病骨折3例;先天性成骨不全骨折1例。骨折好发部位前3位依次为锁骨(178例)、颅骨(10例)、股骨(5例),不同骨折原因下新生儿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57.87,P<0.001);不同分娩方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75.02,P<0.001);不同出生体质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36.48,P<0.001)。3例代谢性骨病骨折患儿胎龄均<31周,2例出生体质量<1 000g,1例<1 500g,骨折时日龄≥35d,肠外营养时间均≥33d,2例呼吸机撤离困难,2例血钙降低,3例血磷降低,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结论新生儿骨折以产伤性骨折为主,骨折发生部位与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因素有关;代谢性骨病是非产伤性骨折的重要原因,与矿物质储备、出生后钙、磷及维生素D摄入等相关。预防上主要为提高助产技术,并注意早产儿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血清H-FABP的动态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本院收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纳入26、23、2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H-FABP水平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间(重度残疾、中度残疾、恢复良好)间入院后24 h血清H-FABP水平差异。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各个时间段血清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间血清H-FABP水平历时性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H-FAB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血清H-FABP水平最高点出现在入院后1 d。不同预后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血清H-FAB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预后越差者血清H-FABP水平越低(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呈正相关,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接受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脑膨出,7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55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疾病类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及缺氧状态、合并症、中线移位距离等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中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对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受伤至手术时间是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保护因素,手术远隔部位骨折、术前颅内压、术前缺氧及合并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或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性脑膨出的预后指数(PI)为0.764X_1+1.089X_2+1.225X_3+0.953X_4+1.426X_5+0.857X_6(X_1=受伤至手术时间,X_2=手术远隔部位骨折,X_3=术前颅内压,X_4=术前缺氧,X_5=DTIH,X_6=PADBS)。当PI≥1.679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远隔部位骨折、颅内高压、术前缺氧及合并DTIH和PADBS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膨出风险。  相似文献   
35.
内皮素与肝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活性肽,可通过与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主要生理功能是缩血管和升压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肝脏存在大量的内皮素受体,内皮素可引起肝脏缺血缺氧,门静压力升高;内皮素还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侧支循环的建立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分析其结石成分,比较体外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分析双源CT分析各种成分泌尿系结石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双源CT能准确区分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磷酸盐结石的诊断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2.00%;胱氨酸结石的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7.90%;草酸钙结石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100.00%。结论新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在治疗前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对结石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5年我院156例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例的1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3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中9例为毕罗氏Ⅱ式胃空肠吻合,2例为Roux-Y式吻合,2例为毕罗氏Ⅰ式吻合。全部病人均保守治疗,于3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胃手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毕罗氏Ⅱ式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机率最多。  相似文献   
38.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时因肝功能损害,肝内酶减少,胆汁酸合成减少,胆盐在胆汁中浓度降低;雌激素,胃肠肽等液递物质在肝内灭活障碍,体内积蓄增多,改变了胆囊分泌,吸收和排空功能;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降低,Kupffer细胞功能减退,可并发感染,脾机能亢进,均可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缺血缺氧和内毒素血症引起体内自由基增多。以上诸因素,均可增加胆结石的发生率。本文对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发病率,机理和临床诊治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观察异杀鼠酮钙与杀鼠灵、敌鼠钠和第二代抗凝血剂大隆对农村鼠类的毒杀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王家村、宿家村、靳家村和宿家张马村。0.05%异杀鼠酮钙油粘混合毒饵和0.05%敌鼠钠均采用连续4 d投饵法,平均每户投饵量为0.4 kg;0.05%杀鼠灵小麦采用一次性投饵法,平均每户投饵量亦为0.4 kg;每间房间放5堆,每堆5 g。0.005%大隆大米毒饵采用间断式投饵法,每隔7 d投饵1次,共投3次,每间房间放3堆,每堆5 g,平均每户投饵量为0.25 kg。夹夜法考核毒杀效果。结果异杀鼠酮钙与敌鼠钠浸泡混合干燥毒饵的毒杀效果均为100%,且与杀鼠灵(96.65%)(μ=0.61,P0.05)、大隆(94.49%)(μ=0.57,P0.05)和敌鼠钠小麦毒饵(97.05%)(μ=0.58,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5%异杀鼠酮钙油粘混合毒饵对鼠类的毒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