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病例介绍 患并男,30岁,因“腹部间断性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检查:腹平坦,下腹部正中可扪及肿块,质地中等,大小约10×10cm,局部有压痈,无反跳痛,肿块较固定,边界欠清,叩诊实音,腹水症(-),肠呜音正常。直肠指检(膝胸位):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397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显露喉返神经210例,不显露187例.比较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不显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暂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不显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不显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全程显露喉返神经可减少其损伤,并可降低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脓胸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亮  张铸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14-1515
脓胸(empyema thoracic,ET)即胸膜腔脓性积液。从2400年前Hippocrates将胸水和脓胸区分开后,对脓胸的认识才拉开了序幕。Hippocrates开创了开放引流先河后.Semmelweis和Lister在Hippocrates基础上发明了闭式引流装置及最初的闭式引流术.至19世纪Wyman和Bowditch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后沿川至今。随着抗生索的问世,脓胸的治疗手段亦如雨后存笋般迭删,观将近年来的外科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但阑尾变异为治疗造成困难,尤其盲肠壁内阑尾炎,对于这类阑尾炎术前诊断并不困难,但手术当中寻找阑尾难度大,常被武断地下"阑尾缺如"之诊断。  相似文献   
16.
婚姻风景线     
商人婚姻是一种有情人合资做生意的模式。合资之前,双方都要对对方的长相、学历、涵养等进行详尽的调研考察,并适时提出可行性报告,然后再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和平共处和长期合作的原则签订一份合同。生意兴隆时,婚姻富有豪华;生意萧条时,婚姻穷困潦倒;生意连年亏本时,婚姻干脆散伙。银行家婚姻是一家私人银行,存储真爱和默契,提取幸福和快乐。夫妻双方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存进对方的帐户里,并可随时提取微笑、鼓励、安慰、体贴、温柔等利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LE人群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活性的差异。方法收集30例活动期的SLE病例与30名正常对照,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酶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CL的活性水平。同时分析合并和未合并狼疮肾炎的SLE组之间GCL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383.27±18.68mmol/min/mg蛋白浓度)相比较,SLE组(266.10±13.31mmol/min/mg蛋白浓度)GCL活性水平明显下降(P〈0.0001);与未合并狼疮肾炎(LN)的SLE组(303.25±18.47mmol/min/mg蛋白浓度)相比较,合并LN的SLE患者GCL平均活性水平(229.64±17.82mmol/min/mg蛋白浓度)显著减低(P〈0.009)。结论 SLE患者GCL活性异常,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c-kit基因和PDGFRA突变为已知的导致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的重要始发分子事件;p53、p16、p21 WAF-1、p27和E-cadherin基因是已知的人类多种肿瘤的抑癌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有关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存在异常的结论已得到广泛证实,肿瘤抑癌基因产物的异常表达潜在揭示了该基因分子水平发生改变的可能.我们推论,在基因突变导致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后,胃肠道间质瘤细胞DNA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抑癌基因编码区内短串联重复序列突变事件频发,随着微卫星不稳定性分子事件的累积,最终引发抑癌基因的突变,由此导致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icroRNA-21(miRNA-2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2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临床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周围正常食管组织miRNA-21表达水平;以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情是否恶化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miRNA-21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再以肿瘤中位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组织miRNA-21相对表达量为(7.57±0.14),周围正常食管组织相对表达量为(1.37±0.08),食管癌组织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72例食管癌患者分为miRNA-21高表达组42例和低表达组30例,miRNA-2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有关,即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及肿瘤临床分期越晚,肿瘤miRNA-21表达也越高(P﹤0.05);miRNA-2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20.7%,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38.6%,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进展、miRNA-21表达水平是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NA-21在食管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miRNA-2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miRNA-21可以作为哈萨克族食管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状态与EGFR-TKI靶向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87例,检测患者EGFR、ALK基因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EGFR突变患者与非EGFR突变患者年龄、性别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患者吸烟比例低于非EGFR突变患者(26.32%vs 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阳性与ALK阴性患者的性别、吸烟比例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K阳性患者平均年龄低于ALK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患者EGFR-TKI治疗的总缓解率优于ALK阳性和WT/WT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阳性患者和WT/WT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应首先进行EGFR检测,如有条件可同时检测EGFR突变和ALK重排;EGFR突变患者应首选EGFR-TKI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