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额-眶-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指征,评价一期进行病变骨切除+患侧视神经管减压+计算机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收治的15例额-眶-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一期进行病变骨切除+患侧视神经管减压+计算机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的病变骨质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术后随访1~4年,15例患者20只视力受影响的眼中9只视力改善,11只视力稳定,无视力减退及明显副损伤;患者面容皆明显改观,效果满意.结论 累及额-眶-蝶骨的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伴视力下降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一期行病变骨切除+患侧视神经管减压+计算机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可有效防止视力下降、美观面容.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近年来通脉丸中毒性药材的毒性研究及配伍减毒研究进展,为通脉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通脉丸中毒性药材的毒性研究及配伍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现代研究对通脉丸处方中的毒性中药两头尖、马钱子、附子和洋金花四味,都有一定的认识.结论:目前中药配伍减毒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研究不够,需要从不同角度来阐述中药配伍减毒的机理.  相似文献   
93.
苏江波  宋薇 《吉林医学》2012,33(17):3736-3737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加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采用带血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加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6例。结果:优11例,良3例,差2例(均为股骨头下型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优良率87.5%。结论: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加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失为基础骨科医师首选治疗方法,其主要适用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V)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实验组)35例和剖宫产组(对照组)100例,对孕妇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在阴道分娩史、前次剖宫产指征、胎龄、新生儿体质量、宫颈条件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年龄、2次分娩间隔时间、应用缩宫剂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BAV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可适时选择阴道分娩,减少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的浓度,研究2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吡格列酮,经甲醇沉淀蛋白提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建立的方法测定2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在0.01~10m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93.5%~101.4%,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单次口服75 mg硫酸氢氯吡格雷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Cmax分别为(3.79±1.9)和(3.42±2.0)mg.mL-1;Tmax分别为(0.80±0.4)和(0.90±0.6)h;t1/2分别为(5.06±0.9)和(5.63±0.9)h;AUC0~48分别为(7.96±3.1)和(8.55±3.7)h.mg.mL-1;AUC0~∞分别为(8.28±3.2)和(9.06±3.9)h.mg.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20.9)%。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测得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2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国产非诺贝特片与进口非诺贝特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将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在每个给药周期,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非诺贝特200 mg,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非诺贝酸的浓度,药-时数据经DAS2.1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结果:非诺贝特片和非诺贝特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8.5±4.3)、(19.3±4.4)h,Cmax(9.0±3.3)、(8.7±2.8)μg·ml-1、tmax(5.3±0.9)、(5.0±0.8)h、AUC0-72h(128.1±37.7)、(134.2±42.1)μg·h·ml-1,AUC0-∞(140.1±41.6)、(146.8±97.4)μg·h·ml-1。非诺贝特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72h为(91.6±3.4)%,F0-∞为(92.6±2.5)%,受试制剂AUC0-72h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落在参比制剂的90.4%~102.0%和87.2%~116.8%范围内。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国产来曲唑胶囊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进口片比较,评价两者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来曲唑胶囊(受试制剂)或进口来曲唑片(参比制剂)2.5 mg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单次口服来曲唑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5 mg后,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28.83± 6.74)和(29.44±7.13)ng·ml-1;Tmax(1.1±0.4)和(0.9±0.3)h;t1/2(58.6±13.2)和(57.9±13.5)h;AUC 0-216(1590±412)和(1546±389)ng·h·ml-1;AUC0-∞(1 733±472)和(1 683±440)n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18.3)%;受试制剂中来曲唑的Cmax、AUC0-216、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91.8%~105.2%、97.8%~107.5%、96.5%~108.8%.结论:国产来曲唑胶囊与进口来曲唑片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8.
王晨秀  宋薇  霍亚南 《江西医药》2013,48(3):281-282
<正>2000年,日本学者Imagawa等报道了一组起病急骤,且伴有胰腺外分泌异常,如血清胰酶增高的1型糖尿病,称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1]。其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迄今为止,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确切的患病情况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以我国报告的病例数较少。现将我们遇见的1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的脑膜瘤手术的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7-01至2012-05采用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2例通过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底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类肿瘤颅底重建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颅底硬脑膜及骨缺损修补效果满意,肿瘤全切率为90.3%.术后无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皮下积液12例.结论 对于该类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行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0.
安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安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赤芍、当归、丹参、香附、乳香、没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芍药苷及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芍药苷采用Agilent C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3∶87),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阿魏酸采用Diamonsil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0%甲醇-乙腈-0.1%冰醋酸(25∶5∶70),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测出上述6种主要药材;芍药苷在0.12~1.2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07%,RSD=1.03%。阿魏酸在0.021 6~0.129 6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0.9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安乳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