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钬激光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7例小儿下尿路结石实施碎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扩大供肾标准的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亲属活体肾移植274例的临床资料,按供者情况分为扩大供者标准(供者年龄≥60岁、肾脏解剖结构/功能异常)组(66例)和标准供者组(208例).扩大标准组供者年龄≥60岁36例,其中合并肾囊肿6例,合并肾结石1例;肾囊肿22例,囊肿直径4~40 mm;肾结石4例,结石直径3 ~~6 mm;术侧肾小球滤过率(GFR) <35 ml/min 4例.统计学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7d,l、3、6、12个月血清SCr值、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3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扩大标准组及标准供者组受者术后3、7d血清SCr值分别为(242.7±132.2)、( 185.6±148.4) μmol/L和(156.7±86.8)、( 122.2±136.8) μmol/L,两组受者第3天与第7天SC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者术后1、3、6、12个月血SCr、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DGF发生率,1、3年人/肾存活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健康高龄、直径<40 mm供肾囊肿仍可考虑作为亲属肾移植供者;低GFR应结合供者年龄、供受者体表面积比、供受者体质量比、可通过外科处理纠正等方面综合考虑;供肾结石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治疗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行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治疗29例隐匿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3~18(9.2±2.7)岁。术前测量阴茎外露长度0.5~3.2(1.8 ± 0.6)cm ,其中重度13例,中度16例。合并包茎者23例,明显肥胖者16例。结果 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治疗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露增加长度为(2.5 ± 0.3)cm ,龟头外露良好,无术后顽固性阴茎皮肤水肿现象。结论 隐匿阴茎的形成与阴茎皮肤浅筋膜发育异常有关。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是行之有效并能预防术后包皮顽固性水肿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34.
nm23—H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nm23H1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中的nm23H1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m23H1低表达率为55.4%,按NWTSⅢ分期,Ⅲ、Ⅳ期肾母细胞瘤nm23H1低表达率82.3%,显著高于Ⅰ、Ⅱ期43.6%,P<0.05;有转移肿瘤nm23H1低表达率87.5%,显著高于无转移肿瘤的42.5%,P<0.01。表明nm23H1低表达在肾母细胞瘤的演进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术后复发率较高 ,预防肿瘤复发在膀胱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癌药。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采用THR对 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TUR -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Ta期 11例 ,T1期 18例 ,T2 期 3例 ,年龄 5 0~ 76岁。膀胱镜检查 :单发2 5例 ,多发 7例 ;位于三角区 9例 ,侧壁 2 3例。病理结果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Ⅲ级。1.2 膀胱内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3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FES) and pelvic floor training (PFT) for female with idiopath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IDO)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Methods PFES and PFT were performed on 70 women (average age 40±7 years old) with IDO and SUI for twelve weeks. Urinary diary,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In-quiring Committee's Questionnaire (ICI-Q-SF) scores were recorded and urodynamic study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Fifty women (71%) finally completed treatment for twelve weeks. Urinary incontinence disappeared in 8 (16%), detrusor overactivity disappeared in 10 (20 %). The leakage was not found in 6 (12 %) in leakage point pressure measurement. Moreover, the frequency of voiding (28±5 times/72 h), frequency of leakage (10±5 times/72 h), total scores of ICI-Q-SF(10±3), max detrusor uninhibited contraction pressure (18±8 cmH20) and detrusor unin-hibited contraction duration (8±3 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43±8 times/72 h, 20±6 times/72 h, 17±3, 27±9 cm H2O and 13±6s,P<0.01). Maximal voided vol-ume(225±48 ml), normal desired cystometric capacity (210±48 ml), maximal cystometric capacity (247±48 ml), 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 (94±11 cm H2O) and maximal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 (59±8 cm H2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159±37 ml, 141±39ml, 178±36ml, 81±15 cm H2O and 55±8 cm H2O, P<0.01). The effective rate during three months follow up was 60%, similar to time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s 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pelvic floor training could be a useful therapy to treat women with IDO and SUI. It is both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其临床指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汽化电切术(TUVP)后的疗效进行监测和研究。方法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患者,均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以手术时间为标志,分别在术前1月和术后3个月、6个月施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最大尿流率由8.714ml/秒上升至17.52ml/秒,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由81.45cmH2O下降至37.51ml/CmH2O,膀胱顺应性由19.63ml/cmH2O上升至37.07ml/cmH2O,出现最大排尿愿望时的膀胱容量由240.1ml上升至353.59ml,国际前列腺症评分显示所有病例综合评分由24.41分下降至12.93分;术后3个月与6个月检查结果显示TUVP对尿道外口括约肌有短期的、可逆的损害。结论本研究提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可有效改善排尿症状和膀胱功能,尿动力学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12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肾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可有效提高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rüppel样因子8(KLF8)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或开放前列腺切除术患者23例的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KLF8和HMGA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KLF8及HMG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KLF8和HMGA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02;t=4.593,P=0.00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分期与KLF8和HMGA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489、0.561,P<0.05)。患者均随访至2015年4月,67例患者在随访截止时存活,总生存率为9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KLF8和HMGA2表达水平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LF8及HMGA2蛋白的高水平表达是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基因分析技术,对108例膀胱癌患者和112例非肿瘤同期住院对照患者CYP2C19基因2个常见突变位点m1和m2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膀胱癌组中强代谢型(EMs)频率高于弱代谢型(PMs)(x2=4.508,P<0.05).吸烟、职业暴露、嗜食肉食为膀胱癌发病的危险因素.CYP2C19 EMs与吸烟、职业暴露和嗜食肉食3个环境因素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膀胱癌的发病.结论:CYP2C19 EMs基因型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