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大鼠肝刺激因子(HSS)是否有保肝作用?这一问题的阐明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本工作采取初断乳大鼠的肝提取HSS,用CCl_4和半乳糖胺损伤小鼠肝脏,结果观察到:(1)HSS明显降低CCl_4和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血清GPT和GOT升高的幅度;(2)HSS的保肝作用具有量效关系;(3)HSS抗CCl_4损伤肝的时程在72h以上;(4)肝组织切片检查表明,HSS可减轻CCl_4和丰乳糖胺损伤肝的程度。上述生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指标表明,HSS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本工作采用昆明种小鼠,用D-氨基半乳糖(D-GAL)损伤肝,观察联合应用胰高糖素-胰岛素(GI)对动物的保护作用,结果如下:预先给予和不给予GI相比较,给予GI不仅降低D-GAL对小鼠的致死率(25.0%vs.48.9%,P<0.05),而且使D-GAL所引起的动物血清AST和总胆红素含量增高的幅度明显降低(225.65±69.14 ∪/L vs 497.27±193.22∪/L,P<0.01;及0.11±0.03mg%vs.0.17±0.04mg%,P<0.001),肝组织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但血清总蛋白含量则无改变。这些结果提示,GI合用可明显减轻D-GAL对小鼠肝脏损伤的程度,故可以认为GI对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工作观察了大鼠肝刺激因子(HSS)对CCl_4损伤小鼠后,肝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HSS(0.1mg/g 体重,ip)可使CCl_4(10%,5ml/kg)中毒后48 h,肝组织 MDA 值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6.23±0.98/nmol/mg 蛋白vs.4.17±1.67nmol/mg 蛋白,P<0.005),但血清MDA值的下降幅度不明显。同时肝组织GSH含量明显高于CCl_4损伤组(3236±472μg/g vs.2007±589μg/g,P<0.001)。上述结果提示,HSS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CCl_4自由基对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保护受损肝脏。  相似文献   
24.
动态突变的产生、致病作用及主要相关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内或侧翼序列的一些 DNA重复序列与许多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有关。这些 DNA重复序列主要包括 CAG、CCG、CTG等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以及其他长度不等的小卫星、微卫星重复序列等。它们的拷贝数在世代传递的过程中发生扩增 ,并常在体细胞中发生长短不等的扩增而造成体细胞的嵌合性。这种不稳定的突变形式称为动态突变。发生动态突变的DNA重复序列通过导致基因功能丢失或获得异常表达产物等途径致病。目前已知的动态突变疾病大约有 2 0种。本文就动态突变有关的新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活性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标准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2周模型组、16周模型组和PTX治疗组。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和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PTX治疗组大鼠肝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IκB-α显著降低(P<0.05)。与16周模型组相比,PTX治疗组NF-κB的表达有所降低,IκB-α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PTX能抑制大鼠肝IκB的降解,减少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油酸(oleic acid,OA)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细胞模型,探讨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对NASH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25、50、100、200、400 μmol/L浓度OA处理BEL-7402细胞24 h后,再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检测OA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使用脂质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的含量,以最适实验条件作用于转染空载体和稳定转染HSS的BEL-7402细胞,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及细胞上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以及使用caspase-3/7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综合观察稳定转染HSS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的能力.结果 用200和400 μmol/L浓度的OA作用于BEL-7402细胞24 h可以使细胞活力显著降低.OA浓度为100 μmol/L时,BEL-7402细胞内的TG含量最多.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相比,稳定转染HSS细胞内的TG含量和胞外ALT含量均显著下降,用油红O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红色脂滴沉积减少.结论 HSS对OA诱导的NASH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对高浓度软脂酸和葡萄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mRNA表达水平.将未转染和转染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内皮细胞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或软脂酸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在转染内皮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未转染细胞在20mmol/L 葡萄糖和不同浓度软脂酸共同培养后存活率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丙二醛含量增高;而转染细胞存活率较相同处理因素的未转染细胞提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丙二醛含量下降;应用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锌原卟啉后,上述保护作用消失.结论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表达上调可减轻高糖和高脂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观察 2 8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前后的饮食 ,对糖、脂肪及蛋白质三大营养要素的摄入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做分析。1 资料与方法2 8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胃肠道肿瘤 ,男 19例 ,女 9例。平均年龄 6 2 9± 4 9岁。胃癌 12例 ,肠癌 16例。化疗采用 5 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钙或 5 氟尿嘧啶加阿霉素、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前及化疗后 1、3、5、7、10、14天记录病人体重、KPS评分 ,计算每日三大营养要素 (糖、脂肪、蛋白质 )的摄入量。统计学处理采用美国计算机资源中心的stata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 果2 1 化疗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抗凋亡作用. 方法 SD大鼠68只,标准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8组:8周对照组(6只),8周模型组(10只),12周对照组(6只),12周模型组(10只),12周治疗组(10只),16周对照组(6只),16周模型组(10只),16周治疗组(10只).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氮酶(AST)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转录情况. 结果 各模型组ALT、AST均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的ALT、AST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同周数的对照组相比,各周模型组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与同周数的模型组相比,12周、16周PTX治疗组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有显著的降低(P<0.05). 结论 细胞凋亡是NASH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己酮可可碱对NASH大鼠肝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致瘤素M (OSM) 对甲胎蛋白阳性人胚肝前体细胞 (APHPs) 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相差显微镜观察APHPs的形态学;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过碘酸希夫氏糖原染色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APHPs中白蛋白 (ALB) 表达、糖原合成以及超微结构。结果 OSM作用3天后,部分APHPs呈聚集生长,7天后,APHPs形成"类组织样小结",具有较强的白蛋白表达和糖原合成能力以及细胞内富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及囊泡样结构,相邻细胞间存在明显的间隙,面向细胞间隙面的细胞表面形成大量的微绒毛结构。结论 OSM诱导APHPs形成的"类组织样小结"具有部分成熟肝实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