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4,自引:5,他引:194  
目的 :了解病人认为哪些护理行为具有较强的关怀性 ,为护士更好地对病人实施关怀提供依据。方法 :用修正的关怀行为评价 (CaringBehaviorAssessment)量表 ,对从内、外、妇、心血管内科抽取的 2 40名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病人认为人道主义方面的护理行为 (如善良周到、尊重病人等 )具有最强的关怀性 ,满足基本需要的技术性护理行为次之 ;而某些以管理者的要求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为准则的行为较少具有关怀性。②病人对某些行为关怀性的评价因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而具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体现病人的独特性、给病人以尊重的护理行为能给病人最大程度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1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10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与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1组神经心理学检测评估认知功能,并检测BDNF基因多态性;分别按照总智商(FI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分类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河内塔测试(TOH)计划时间、执行时间及总分的测验成绩由好到差排序,将患者组分为组1(成绩前50例,认知功能较好的患者)和组2(成绩后50例,认知功能较差的患者),检测组1与组2 BDNF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1)对照组:除数字广度外,其他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在BDNF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FIQ[(102.1±11.5)分vs(92.5±10.2)分]、M-WCST分类数[(5.6±1.7)分vs(2.9±1.2)分]和正确数[(36.5±6.0)分vs(26.8±5.6)分]、TOH总分[(50.8±9.6)分vs(40.4±9.3)分]及各项测验成绩,连线测验(TMT)A耗时数和B耗时数的成绩在患者组Val/Val基因型均优于Met/Me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1Met/Met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低于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FIQ和TOH执行时间外,其他各项组1 Val/Va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DNF基因Va1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gene Va166Met polymorphism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10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cluded.The 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a series of neuropsychology tests,and BDNF gene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Results (1)In control group,the achievements of all neuropsychology tests except for digit spa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ones with different BDNF genotypes(P>0.05).(2)In patient group,the achievements of neuropsychology tests such as WAIS-RC(102.1±1 1.5 vs.92.5±10.2),M-WCST(5.6±1.7 vs.2.9±1.2,36.5±6.0 vs.26.8±5.6),TOH(50.8±9.6 vs.40.4±9.3),time for TMT-A and TMT-B,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ones with Val/Val genotype than in ones with Met/Met genotype(P≤0.01).(3)The Val/Val genotype frequency in patients with better cognitive fun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worse cognitive function,while Met/Met genotype frequency wa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P<0.05 or P<0.01).Conclusion The BDNF gene Va166Met polymorphism is possibly correlated with impair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α-Synuclein表达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析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12/20014-10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用100μmol/L的6-羟基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多组样本的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1&;#215;10^5个细胞接种于4块四孔培养板中,共16个孔,随机分为4组:反义、正义、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寡核苷酸5μmol/L治疗24h,空白对照组不加。反义寡核苷酸阻断PC12细胞α—Synuclein表达,用原位杂交和定量Westerm plot检测其基因和蛋白表达;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试剂盒检测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测量有关平均积分吸光度。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反义阻断后α—Synuclein mRNA表达: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②α—Synuclein蛋白表达: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明显减少,较空白对照组减少约53.93%(P〈0.05)。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6-羟基多巴治疗后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随机计数的200个细胞中,凋亡细胞数量间相互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Synuclein表达减少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无影响。推测在帕金森病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中,α—Svnuclein在神经元内的异常聚集较其表达量的多少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4.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1基因位于 17q11 2 ,跨距 35 0kb的基因组DNA ,转录形成包含 6 0个外显子的 13kbmRNA ,负责编码由 2 818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纤维蛋白。其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神经纤维蛋白的截断及下调ras基因功能丧失。因此NF1基因的研究为NF1发病和防治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麻痹性痴呆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特征;探讨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智能的检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入选条件是MMSE≤20分。结果25例患者中有4例合并卒中发作,11例合并癫发作,1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1例合并视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均为阳性;25例脑脊液蛋白定性为+~++,18例脑脊液白细胞数>5×106/L;11例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表现为广泛性中~高波幅θ波或伴有阵发性单个小尖波;15例CT示脑萎缩,2例合并脑积水,4例CT示放射冠、基底节、额叶、顶叶腔隙性脑梗死,其中1例并有右顶枕叶脑回肿胀,1例脑室周围大量脱髓鞘病变;误诊及漏诊率47%;所有患者经青霉素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或好转,出院时13例血液及脑脊液TPHA滴度下降,脑脊液白细胞数下降或消失,12例血液及脑脊液TPHA滴度无改变,脑脊液RPR或VDRL仍为阳性。结论麻痹性痴呆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极易误诊,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LOAD患者与138名正常对照BNDF基因C270T位点、ERα基因Xba Ⅰ位点和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基因位点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 LO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BNDF基因C270T、ERα基因Xba Ⅰ和Pvu Ⅱ3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C270T位点与ERα基凶Xba Ⅰ位点发生交互作用(χ~2=23.96,P<0.01),同时携带CC和xx基因型的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OR=2.38,95% CI:1.02~5.53).结论 BDNF基因和ERα基因在LOAD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使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早发型老年抑郁症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为阐明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门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29例,晚发型老年抑郁症27例,及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2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进行总体认知评估、详细认知域及血管风险因素评估,分析早发型老年抑郁症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特点。结果总体认知功能MMSE比较发现,晚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得分明显低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2.9,22.8±3.5,P=0.030);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在符号数字转化测验、画钟测验及连线测验中得分优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10.5,22.9±11.8,P=0.028,3.6±0.8,2.9±1.3,P=0.006,60.4±20.6,74.7±28.8,P=0.027)。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血管风险因素评分高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7,12.3±2.2,P=0.001)。结论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相比,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更重,血管风险因素更高。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中国大多数精神科住院患者是由家人强制性入院,导致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和再次住院率相对较低。然而,这种模式随着新颁布的中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于2013年)可能发生变化,该法限定了强制性精神科入院为那些对自己或他人产生危险的小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目标:评估中国广州精神科住院患者再次住院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中国最大的精神病医院之一——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年龄、性别、诊断、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医疗保险、指标住院的时间、以往的入院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出院后一年内再住院的风险。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来评估随访一年中再次住院总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间3455例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标准差)为65.7(66.3)天,476(13.8%)名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再入院一次或多次。在将再入院所有可能的预测因素进入多因素生存分析后,指标住院前的以往住院次数是再次住院的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与再住院总时间显著相关的唯一因素是指标住院的长短。结论:缩短住院时间并没有增加中国南方一家大型公立精神病院的患者再住院率。这表明,根据中国的新法规,大部分病人自愿入院时不仅不会导致再次住院率的增加,可能还会出现预期的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的缩短。前瞻性研究将需要结合更全面的结果评估(包括患者功能,服药依从性,和家庭负担)来监测精神卫生法对患者和精神卫生服务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