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启脾口服液对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将160例迁延性腹泻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启脾口服液(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对照组应用思密达(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治疗,连用5d,观察两组用药后的大便情况,和有无腹胀,便秘,困倦乏力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80例,显效70例(90%),有效6例(8%),总有效率95%.对照组80例,显效36例(45%),有效28例(35%),总有效率8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χ2分别为32.31和8.23(P<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通过用药后副作用的比较,对照组有10例出现腹胀,12例出现便秘,4例出现困倦乏力等副作用,而治疗组没有出现副作用.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启脾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效果明显,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 QLICP)中,已研制的用于测定肺癌、乳腺癌、头颈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等6种癌症患者的量表构成及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采用量表开发的程序化方法研制各量表,然后对692例恶性肿瘤(包括85例肺癌、186例乳腺癌、133例头颈癌、86例胃癌、110例结直肠癌和9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测定,通过计算总量表及各领域的克朗巴赫系数α和重测相关系数,应用探索性因子以及采用配对t检验等分析方法,考评研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6种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均有较好的结构和符合要求的测量学特性,即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反应度。结论:肺癌、乳腺癌、头颈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等6种癌症的特异模块与QLICP体系中的共性模块结合后,可用于临床上相应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制适合国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特异模块。[方法]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通过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评价和修改形成初步量表,对2010年4月~5月确诊的21名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预调查,并抽取25名血液科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变异系数法、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患者重要性评分及医生重要性评分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上述5种方法分别选出了13、13、21、21和13个条目,最终得出包含12个条目的特异模块,包含恶性淋巴瘤全身症状、首发症状及侵犯其他器官引起的特异症状等3个小方面。[结论]恶性淋巴瘤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特异模块严格按程序执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内容效度。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苦碌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苦碟子对大鼠血液流变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h(6-Keto-PGF1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苦碟子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能降低TXB2舍量及升高6-Keto-PGF1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能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具有抗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测不同喂养方法对生后6个月内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儿385例(分为3组: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分别于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进行身长、体重的观测。结果生后42天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混合喂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4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组身长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6.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为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心脏疾患,愈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科1984~1997年收治的原发性心肌病30例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符合全国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小儿心肌病诊断标准。男19例,女11例。年龄2个月至14岁(平均7.3岁)。30例中,扩张型24例,肥厚型5例,限制型1例。 1.2 临床表现 首诊时病程12天至6年,病程半年以内19例,半年到1年3例,1年以上者8例。24例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伴心衰表现而就诊18例,以面色苍白,胸闷气促入院17例,因水肿而误诊为肾病综合征入院2例,以肺炎并心衰入院6例,均为婴幼儿。5例肥厚型心肌病有呼吸困难表现4例,胸痛3例,疲乏3例,晕厥2例,1例有家族史。限制型心肌病1例以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67.
丹参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要药,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根。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其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A等。然而中医传统用药方法是用其水煎剂,即丹参的水溶性部位。所以研究丹参的水溶性成分更有意义。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以及丹酚酸A、B、C、D、E、F、G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对丹参仅测定丹参酮A一种成分,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增加了丹酚酸B的HPLC测定,但原儿茶醛一直未做要求,该成分在制剂(丹参注射液)中作为…  相似文献   
68.
三七总皂苷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PNS)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主要活性部位,含有多种单体皂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1].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珍菊降压片+缬沙坦)32例与对照组(双氢克脲噻+缬沙坦)28例,经8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白昼SBP(daytime mean SBP,d-SBP)、夜间SBP(nighttime mean SBP,n-SBP)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昼DBP(daytime mean DBP,d-DBP)、夜间DBP(nighttime mean DBP,n-D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昼SBP变异性(d-SBPV)、夜间SBP变异性(n-SBPV)均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白昼DBP变异性(d-DBPV)、夜间DBP变异性(n-DBPV)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眩晕、头痛、易怒)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肢体麻木症状积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菊降压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不仅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0.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等严重疾病.1983年Riley等[1]报道了第一起由O157∶H7 STEC引起的食物中毒,之后不同国家相继报道了O157∶H7 STEC所致的暴发和散发感染.2001年,国际上即已提出了食品和动物饲料中O157 STEC菌株分离的标准方法(ISO 16654:2001)[2],得到普遍认可,类似方案被广泛应用于O157 STEC检测和监测工作中[3-4].由于非O157 STEC血清型复杂多样、菌株间差异较大,迄今还未能提出标准化的分离方案,非O157 STEC的感染和流行也可能因此一直被低估[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