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反映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等有关病理变化的实验室指标已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探讨C-末段交叉连接的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原发性膝骨关节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寻求原发性膝骨关节病特征规律与C-末段交叉连接的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膝骨关节病组患者70例,健康志愿者1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两组血清中C-末段交叉连接的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原发性膝骨关节病患者血清中C-末段交叉连接的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及X射线的变化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中医证型中风寒湿痹型患者C-末段交叉连接的Ⅱ型胶原明显低于肝肾亏虚型和气滞血瘀型患者,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C-末段交叉连接的Ⅱ型胶原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两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软骨的退变密切相关,并且可以反映病情、证型等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20例,经CT诊断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各40例,以及经CT检查的正常人4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的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前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和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可作为判断分水岭脑梗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第17讲咯血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常见原因.咯血是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咯血量的多少,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中量咯血和大量咯血.由于肺出血可能淤存在肺中或咽下,因此咯出的血量并不能反映实际的出血量,不能根据咯出的血量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其中急性大咯血通常是指危及生命的咯血,其发生率为7%~32%,是急诊的危重情况,患者常因休克或窒息突然死亡,因此在急诊第一时间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判断咯血是否会造成生命危险,并对大咯血采取适当紧急措施,及时进行抢救的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否则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在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本文重点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的改变等。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5%患有AD,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至85岁,每三至四位老年人中就有一名罹患AD。笔者在此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和AST与AST-Ⅳ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黄灌胃造成大鼠慢性胃粘膜损伤模型,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AST与AST-Ⅳ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对其的影响。结果: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广泛坏死、破碎、形态模糊不完整,排列紊乱,细胞肿胀、扁平,细胞间无界限,多个细胞挤压扭结成团;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脱落,分泌颗粒稀少;胃小凹结构畸形的。AST高(200mg/kg)、低(100mg/kg)剂量及AST-Ⅳ高剂量(4.08mg/kg),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均能够扭转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的病变,且AST各剂量的作用均优于AST-Ⅳ各剂量,AST高剂量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其余各剂量,与正常组的水平相当;AST低剂量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的作用均优于AST-Ⅳ高剂量。结论: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的胃粘膜屏障受到破坏,AST及AST-Ⅳ均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AST的作用明显优于AST-Ⅳ,且随剂量的增加,AST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大剂量的作用接近正常组的水平。AST在较低剂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甚至超过AST-Ⅳ大剂量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68.
目的深入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沟通需求。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2022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ICU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深入访谈。应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 总结归纳主题。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及10个亚主题, 分别为机械通气期间存在多方面的需求(生理需求、沟通与肢体表达、约束与活动、渴望家人陪伴、对ICU环境的不适)、机械通气期间复杂的感受和体验(机械通气带来的痛苦感受、从镇静中苏醒的恐惧、对病情的焦虑和担忧、不愉快的沟通和护理体验、消极的情绪)。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需求, 应用智能沟通工具, 给予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满足患者的沟通需求。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局部注射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足跖厚度以及血清中NO、SOD、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味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均具有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作用,但配伍应用后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附子或桂枝,表现出明显的配伍优势。结论①附子与桂枝配伍在抗炎、镇痛、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揭示了其"相须"配伍的科学性。②发挥镇痛、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同为附子桂枝9∶4;发挥抗炎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为附子桂枝3∶2。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分析了历节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了温阳通络法在《金匮要略·历节病》篇中的具体运用,揭示了温阳通络法是通过温煦、调补正气、散寒、除湿、通络等功效使使闭阻之阳气得以宣通,历节病得以缓解或治愈,是历节病临床选药治疗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