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颅内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并不少见,有脑“先行”型肺癌之称。笔者收集本院1995年~2004年间,以颅内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8例,经脑、肺CT,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脑转移。为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减少误诊,进行相关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  相似文献   
62.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手术技巧和移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而对重建后移植物血管再生情况的相关报道不多,尤其对异体移植物血管再生情况的相关研究更少。 目的:拟观察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异体重建后交叉韧带血管再生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析因设计,于2006-03/2007-09在潍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68只成年雌性日本大白兔,体质量(3.3±0.1)kg,其中23只用于切取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复合体以建立兔后交叉韧带异体重建动物模型。 方法:45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磷酸盐缓冲液组向患膝关节腔内注入0.2 mL 磷酸盐缓冲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向患膝关节腔内注入30 μg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溶于0.2 mL 磷酸盐缓冲液)。 主要观察指标:①重建后移植物的免疫排斥情况。②第3,6,12周每组各随机选5只兔取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halkley计数法对移植物韧带部分的中1/3处微血管密度计数。 结果:45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每只兔切开关节后未见积液及软骨破坏,移植物大体形态接近正常后交叉韧带,无变性坏死及融解脱落等免疫排斥表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实验兔关节内可见大块血运丰富的组织,而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没有。3组各时间点移植物微血管密度相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高于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 < 0.01);第6周高于第3周和第12周(P < 0.01),第12周低于第3周(P < 0.05);微血管密度计数中组别与时间无交互效应。 结论: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异体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血管再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手术技巧和移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而对重建后移植物血管再生情况的相关报道不多,尤其对异体移植物血管再生情况的相关研究更少.目的:拟观察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异体重建后交叉韧带血管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析因设计,于2006-03/2007-09在潍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68只成年雌性日本大白兔,体质量(3.3±0.1)kg,其中23只用于切取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复合体以建立兔后交叉韧带异体重建动物模型.方法:45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磷酸盐缓冲液组向患膝关节腔内注入0.2 mL磷酸盐缓冲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向患膝关节腔内注入30μg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溶于0.2 mL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①重建后移植物的免疫排斥情况.②第3,6,12周每组各随机选5只兔取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halkley计数法对移植物韧带部分的中1/3处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45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每只兔切开关节后未见积液及软骨破坏,移植物大体形态接近正常后交叉韧带,无变性坏死及融解脱落等免疫排斥表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实验兔关节内可见大块血运丰富的组织,而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没有.3组各时间点移植物微血管密度相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高于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0.01);第6周高于第3周和第12周(P<0.01),第12周低于第3周(P<0.05);微血管密度计数中组别与时间无交互效应.结论: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异体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血管再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natic Granuloma,ELG)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主要累及淋巴结和皮下组织,在淋巴组织和淋巴滤泡增生的同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好发于头颈部及四肢,有时合并肾损伤。现将我院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性 ,6 2岁 ,因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动、尿失禁16h ,以“癫痫持续状态”于 1999年 11月 12日收入院。病前3d有受凉史。体检 :体温 37 6℃ ,脉搏 10 2次 /min ,呼吸 2 8次 /min ,血压 14 0 / 92mmHg(1mmHg =0 133kPa)。浅昏迷 ,眼底检查正常 ,双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存在 ,刺激四肢能屈伸。双Chaddock征 (+)。颈部抵抗 ,Kernig征 (- )。血白细胞 7 6× 10 9/L ,中性多核细胞 0 72 ,淋巴细胞 0 2 8。腰椎穿刺 ,脑脊液淡红色 ,压力 2 2 4cmH2 O (1cmH2 O =0 0 98kPa)。脑电图示双前额…  相似文献   
6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67.
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恶性肿瘤尸检发现30%~70%伴有骨转移。其常见症状是顽固性疼痛,用止痛药物及化疗多难缓解。我科自1995年6月~2004年3月共放射治疗骨转移66例(84个病灶),进行了常规分割照射和低分割照射止痛。现将两种不同的照射方法及治  相似文献   
68.
目前 ,应用抗癫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需靠手术治疗 ,而手术的关键在于癫源灶的精确定位。为探讨癫灶的精确定位方法 ,我们将诊治的癫患者 96例 ,进行 CT与MRI检查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 4例 ,女 4 2例 ;年龄 12~ 6 8岁 ,平均年龄 36 .5岁。全部病例符合癫诊断标准 ;其中全面性发作 6 2例 ,部分性发作 34例。1.2 方法  96例中行单纯 CT扫描 4 0例 ,单纯 MRI扫描32例 ,CT与 MRI双重扫描 2 4例 ;采用常规扫描 6 6例 ,增强扫描 30例。1.3 结果 单纯 CT扫描 4 0例 ,阳性 17例 ,占 4 2 .5…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纳米混悬剂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HPLC-FD)测定HCPT的血药浓度,Diamonmsil-C18色谱柱(4.6 mm×200 mm,5 pun),流动相甲醇-0.3 qo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 5.0)(57:43),流速1.O mL.min“;FP-920型JASCO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3 nm;发射波长550 nm;柱温35℃;进样量20 pL.用DAS 2.O药动学程序处理HCPT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结果:本测定方法HCPT在l~50 Vg- L-I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l懈.L“;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3%;高、中、低3个血药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94%,95.88010.102.7%,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HCPT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m为13.10峭-L-l,Zr呲为0.75 h,Il/2a为8.242 h,tl佯为136.122 h,AUCo.,为116.77懈.h.L-1,AUCo..为161.93 Vg.h.L-1.结论:本研究中的HPLC-FD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操怍简便,适合于研究HCPT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物浓度检测.本实验中的纳米混悬剂能加快HCPT口服吸收速度,为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阿罗格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变应性鼻炎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阿罗格脱敏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治疗组51例,对照组49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指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罗格脱敏治疗是变应性鼻炎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