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胸腔引流血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78年,Schaff等[1]报道700例心脏手术后通过简单方法回输胸腔引流血,证明这是安全而经济的.笔者采用胸腔引流血回收装置,并进行一系列研究,为安全回输胸腔引流血提供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方法病例组为确诊的10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及38例主动脉瘤患者,对照组为199例在性别、高血压病史、饮酒史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门诊查体者.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高效液相方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瘤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19.75±12.77)μmol/L和(13.43±5.15)μmol/L,(P<0.001),病例组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4%和38.5%(P<0.01).主动脉夹层组血浆Hcy水平较主动脉瘤组稍高,分别为(20.25±13.96).umol/L和(18.76±8.55)μmol/L,但差异不显著.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与慢性期组的血浆Hcy水平无差别.将病例组按性别分层后,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仅女性主动脉瘤组无差异,其余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瘤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高血浆Hcy与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和治疗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8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个月~79岁,平均年龄14.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在禁食基础上的保守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静脉高营养、强心、利尿等综合措施. 结果 住院时间7~130 d,胸腔引流时间4~35 d.全组死亡2例,其中死于心律失常、心搏骤停1例;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随访14例,随访时间2~10年,失访2例.随访期间无乳糜胸复发或需二次手术者. 结论 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可能与手术时损伤较小的淋巴侧枝有关,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静脉高营养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4.
孟强  宋云虎  孙立忠  王巍  许建屏 《北京医学》2006,28(11):656-65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3例原发肺动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45、40、39岁,均行肿瘤切除和肺动脉重建术.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心功能均改善至NYHAII级,2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接受伽玛刀治疗,随访14个月仍存活.结论 CT和MRI等影像学诊断可提高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和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 is an alternative procdure to the replacement of the ascending aorts in case of ascending aorta dilation. However,its applicabikity is still under debate.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uate the midterm follow-up of unsupported ascending reduction aortoplasty for of the ascending aorta in petients with aortic valve dis- ease.Methods From October ,1996 to April,2007,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aortic valve disease and dilatation of the ascending aorta underwent unsupported reduction aortoplasty in combination with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t our institution The diameter of the ascending aorta was measyred before and early after sugery and then later between 13 and 96 menths [mean (23 ±16)months] posto- perativeiy using echocardiography.Results Two patients were dead with thean overall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of 3.7%. The reduction aortoplasty decreased the diameter of the aorta from (45.77±6.02) mm p~eope~afive]y to (34.67 ~4.81) mm early after surgery (P<0.01). During follow-up, the diameter d aorta increased from (34.67±4.81) mm early after surgery to (37.65± 6.35) mm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23±16) months (P<0.01), including the diameters are greater than > 45 mm within 5 pa- tients. Aortic stenosis and an early postoperative diameter greater than 40 mm m'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dilatation. Conchusion Because of the unsatisfied midterm follow-up redilation of unsupported reduction aortoplasty for dilation of the ascending aorta with aortic valve disease, this group of patients needs continued intimate fallow-up or even reoperation. The patients of stenosis is the surtable indication for RAA, 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diameter of aorta to be lees than 40 mm to prevent redilation.  相似文献   
76.
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时血流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利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单侧顺行性脑灌注 (ASCP)和双侧ASCP时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血管血流变化和血S1 0 0蛋白浓度变化。方法  1 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AS CP和双侧ASCP组 ,每组各 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术中采用经眼球超声监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球后血管血流。术中术后动态测定血S1 0 0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各有 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ASCP过程中单侧组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可探及血流 ,左侧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可探及 ,双侧组两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均可探及血流。所有患者球后动脉均可探及血流。两组间各阶段血S1 0 0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基底动脉环完整 ,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 ,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 ,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脑灌注较为均衡 ,但两种灌注方法对S1 0 0蛋白浓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估欧洲评分Ⅱ是否能够有效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探索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共24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计算所有患者的欧洲评分。欧洲评分的区分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校正能力采用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院内总体病死率为10.0%(24/240),术后平均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为17.0(12.5,56.0)h。共74例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欧洲评分Ⅱ的区分能力(ROC曲线下面积=0.52)及校正能力(Hosmer Lemeshow,P〈0.05)均不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2.88, P=0.00]、脑卒中病史(OR=1.04,P=0.0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3.19, P=0.00)、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OR=3.68,P=0.001)、体外循环时间(OR=1.96,P=0.02)为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48.5岁(OR=3.85,P=0.00)、术前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3.5×109/L(OR=4.05, P=0.00)、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OR=3.75, P=0.002)是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超过13.5×109/L、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是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欧洲评分Ⅱ不能有效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前及术中采取措施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轻炎性反应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主动脉手术脏器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8.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1O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年11月至2002年1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远期结果。结果本组原发性瓣膜肿瘤占心脏肿瘤的2.65%(10/378),其手术约占所有心脏手术的1/4000。10例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66岁,平均30岁。所有患者均有症状,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促7例,脑血管栓塞症状2例,紫绀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8例,术中确诊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早期恢复均顺利,晚期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三尖瓣囊性畸胎瘤患者,术后2个月死于电解质平衡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2例为二尖瓣恶性肿瘤,其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所致的心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12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长期生存的7例均为瓣膜良性肿瘤患者,随访8个月~19年,平均随访5.7年。所有患者活动量恢复正常,心功能均为I级。最后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瓣膜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近、远期结果良好。恶性瓣膜肿瘤的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在生物体内柔性环境下测试微型纳米压电设备的延展性和弯曲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数据。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各20只,将微型柔性纳米压电器件缝合在实验组家兔心脏表面;对照组只进行开胸,不在心脏表面缝合器件。分别比较关胸前,术后1天和第1、2、3、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的体重、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术后4周时心肌组织标本,以及实验前后柔性纳米压电芯片的物理性能。结果 实验组家兔实验前后生理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刻重复测量的家兔体重、心率、呼吸和收缩压进行混合模型分析发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值分别为0.54、0.47、0.86、0.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心肌组织切片的HE、Masson、CD68和TUNEL染色均未发现病理性损伤,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压电芯片在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能量收集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以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芯片,均未发现表面断裂(P=1.00)。结论 柔性纳米压电芯片在短期动物体内测试中运行良好,对家兔的基本生命指标无影响、对心肌组织无损伤,表明此纳米压电芯片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弯曲性,达到了在生物柔性组织环境内正常工作、无组织损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0.
深低温停循环脊髓损伤的微透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微透析技术观察猪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间液中的各种物质变化,探讨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6只小型香猪,于腰2段脊髓中植入微透析针。建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降温30min至直肠温度为20℃,停循环60min,复温和并行循环120min。在固定时间点采集微透析样本,检测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物质含量,观察变化趋势。结果停循环期间丙酮酸明显降低,乳酸/丙酮酸比值达到高峰。复温后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甘油显著升高。降温时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明显升高。天门冬氨酸、牛磺酸和甘氨酸在复温时升高明显。结论停循环过程中,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被明显抑制。复温中能量代谢率有所恢复,细胞处于高糖、高乳酸的环境中。降温时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升高,复温中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均显著升高,可能与脊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