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医药卫生   15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肺组织损伤病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肺部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组织特殊染色对3例SARS死亡患者的肺组织进行了重点观察。采用兔抗-Fas、鼠抗-PCNA、鼠抗-CD83、CD4、CD8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及肺门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肺脏的外观多呈红色或紫红色,镜下显示不同程度的间质渗出性或漏出性炎症和肺泡损伤,肺泡间隔内单个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透明膜形成及凋亡脱落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一些肺泡毛细血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形成,支气管动脉腔内有血栓栓塞。增宽的肺泡间隔内有纤维素沉积。3例肺泡腔内未见明显地巨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少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间隔、肺门淋巴结内的单个核细胞有较多的Fas抗原表达;与慢性炎性淋巴结相比,SARS患者的肺门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结构破坏、淋巴细胞稀疏、数量明显减少,但CD83及CD8阳性细胞仍较多见,而CD4阳性淋巴细胞少见。脾脏也可观察到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白髓萎缩,出血坏死,表达CD4的阳性细胞减少。结论 严重的肺组织及免疫系统损伤可能导致SARS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甲亢性肝损害患者IL-23/Th17轴相关因子水平,探讨甲亢性肝损害与IL-23/Th17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未接受抗甲状腺治疗的初发Graves病患者,分为甲亢性肝损害组与肝功能正常组,各40例。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A、IL-17F、IL-22、IL-2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SH受体抗体(TRAb)水平,酶法检测肝功能。结果 IL-17A、IL-17F、IL-23在甲亢性肝损害组[分别为(138.04±32.66)、(117.32±31.34)、(54.92±9.59)pg/ml]与肝功能正常组[分别为(123.29±17.89)、(98.26±19.51)、(10.30±6.19)pg/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Pearson分析得出IL-17A、IL-17F、IL-23与ALT、AST呈正相关(P<0.05);IL-22与ALT、AST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Th17轴与血清ALT、AST具有相关性,此轴可能参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短期(3~6个月)与长期(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症状心肌缺血,均为原位血管病变。临床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再血管化治疗、严重出血、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英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经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Detsky评分均大于5分。共计25 949个病例,随访率97.9%。两组在全因死亡(OR=0.86,95%CI 0.71~1.05,P=0.14)、心源性死亡(OR=0.94,95% CI 0.70~1.25,P=0.67)、支架血栓形成(OR=1.36,95%CI 0.94~1.98,P=0.11)、卒中(OR=1.01,95%CI 0.71~1.42,P=0.98)、靶病变再血管化(OR=0.121,95%CI 0.94~1.55,P=0.14)及净不良临床事件(OR=0.98,95%CI 0.83~1.14,P=0.75)均无明显差别;短期组随访期间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长期组(OR=1.27,95%CI 1.02~1.59,P=0.04),长期组严重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OR=0.69,95%CI 0.50~0.95,P=0.02)。亚洲人群研究结果:长期治疗组全因死亡高于短期组(OR=0.72,95%CI 0.53~0.97,P=0.03),两组严重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依据限定的临床观察终点,短期双联抗血小板疗效不劣于长期组;7项亚组人群研究,长期组全因死亡率高,不排除与样本量偏少产生的偏移及(或)人群的个体差异有关,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结果可作为临床工作警示,依据患者出血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个体化调整双联抗血小板周期。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55例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9例(其中2例中转开腹者被剔除)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6例,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346±45)min vs.(286±32)min,P=0.038];腹腔镜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首次进流食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8.4)枚vs.(21.2±11.0)枚,P=0.825]。随访时间6~35个月,腹腔镜组术后1年生存率(88.0%)与开腹组(84.0%)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315)。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基因CACNA1A/CACNA1C/CACNA1H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176例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86例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9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CACNA1A/CACNA1C/CACNA1H单核苷酸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ACNA1Ars2248069、rs16030、CACNA1Crs216008、rs2239050及CACNA1Hrs3794619、rs7191246与DNP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CACNA1A,CACNA1C和CACNA1H基因中的SNP与DNP相关,并且CACNA1A,CACNA1C和CACNA1H基因多态性与DPN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经抽吸导管内注射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06例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52例)和单独血栓抽吸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随访30d,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TIMI血流,术前两组T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TMP3级率较单独抽吸组明显高(76.2比68.5,P〈0.05)。两组30d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LVEF、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抽吸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测量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为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1~6岁非脊柱疾患小儿胸椎螺旋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将入组儿童分为1~岁组(1组),2~岁组(2组),4~6岁组(3组),每组20例。每例均测量T1~T12左右两侧椎弓根参数共24组数值。将64排螺旋CT平扫胸椎的三维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在多平面重建技术下获得每个椎弓根的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测量胸椎椎弓根横径(内外径)、纵径(内外径)、骨-螺钉通道长度、椎弓根横断面夹角、椎弓根矢状面夹角,并将上述各参数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椎弓根横断面夹角和椎弓根矢状面夹角年龄组间采用多重T检验。结果:(1)椎弓根的横径(内外径)T1~T4逐渐减小,T5~T12逐渐增大;横内径值(除T1、T6、T11、T12外)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s:0.011~0.363,除T1、T6、T11、T12外,P>0.05),其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横外径值(除T4外)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s:0.151~0.539,除T4外,P<0.05),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椎弓根纵径(内外径)T1~T12逐渐增大,除T1外纵径均大于横径;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纵内径rs:0.526~0.786,纵外径rs:0.692~0.864,P<0.05)。(3)骨-螺钉通道长度各年龄组中最短为T1或T2,最长为T9或T10,T1~T9有逐渐增加的趋势,T10~T12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s:0.299~0.676,P<0.05)。(4)椎弓根横断面夹角最大为T1,T1~T12逐渐减小,部分小儿T11及T12的椎弓根横断面夹角可达0°甚至负角,除T1外,其余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s:-0.432~-0.107,除T1 P>0.05外,余P<0.05),1组与2、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椎弓根矢状面夹角T1~T12呈下降趋势,各节段参数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s:-0.125~0.127,P>0.05),1、2、3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横外径、纵经、骨-螺钉通道长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大,而椎弓根横内径的生长速度较慢,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横断面及矢状面夹角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除1~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段的参数值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因此行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应根据患儿年龄及术中情况妥善选择螺钉型号及进钉方式,以避免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9.
孙琳 《中国综合临床》2004,25(1):767-768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HIE患儿30例,采用EUSA法测定其发病后1、3、7 d血清NSE及MMP-9的浓度,并与对照组(同期住院新生儿24例)比较.结果 HIE患儿血清NSE及MMP-9于发病后1、3、7 d,NSE分别为(32.12±1.10)、(38.50±4.86)、(31.49±0.73)ng/L,MMP-9分别为(34.11±1.10)、(39.50±5.06)、(32.42±0.87)ng/L,与对照组[(30.22±3.18)ng/L和(31.48±3.27)ng/L]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发病3 d水平升高为著.结论 NSE及MMP-9参与HIE的发病,其血清水平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60.
孙琳 《中国综合临床》2008,25(1):767-768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HIE患儿30例,采用EUSA法测定其发病后1、3、7 d血清NSE及MMP-9的浓度,并与对照组(同期住院新生儿24例)比较.结果 HIE患儿血清NSE及MMP-9于发病后1、3、7 d,NSE分别为(32.12±1.10)、(38.50±4.86)、(31.49±0.73)ng/L,MMP-9分别为(34.11±1.10)、(39.50±5.06)、(32.42±0.87)ng/L,与对照组[(30.22±3.18)ng/L和(31.48±3.27)ng/L]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发病3 d水平升高为著.结论 NSE及MMP-9参与HIE的发病,其血清水平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