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146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01.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中重要的子系统,护理质量管理的品质,与管理人员及管理对象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密切相关[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疾病谱的演化,带来了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2.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103例,其中合并脑梗塞62例.不合并脑梗塞41例;同时设对照组40例。测定血脂、血压、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血甘油三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收缩压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显降低。结论:血甘油三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云南省农村地区妇女不同孕期感知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4年7月起建立的云南省某农村地区孕妇环境暴露的出生队列,以云南省某农业县两个乡镇确诊怀孕的560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中、晚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10项条目感知压力量表(PSS10)测量。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妇女孕早、中、晚期感知压力现状的差异,并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感知压力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妇女孕早、中、晚期感知压力平均得分分别为14.69±4.20、14.63±4.23和14.68±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岁及以上妇女高感知压力发生风险较25岁以下妇女发生风险高,在孕早期OR=1.700,P=0.004;孕中期OR=1.493,P=0.030;孕晚期OR=1.440,P=0.050。丈夫文化程度高,孕早期和孕中期高感知压力的发生风险增高(OR=1.530~2.180,均P<0.05);既往有不良孕产史(OR=2.567,P<0.01)妇女孕晚期高感知压力的发生风险增高;汉族妇女在不同孕期高感知压力发生风险较少数民族高(OR值分别为0.600、0.476、0.531,均P<0.05)。结论农村地区孕妇感知压力普遍存在,程度较高,其年龄越大、丈夫文化程度高和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是高感知压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汉族孕妇较少数民族孕妇有更高水平的感知压力。  相似文献   
104.
正骨质疏松所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导致老年患者腰背疼痛的主要原因,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以往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病程长、并发症多,临床效果并不显著[2]。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一种微创技术,其疗效显著,我们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利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研究左前降支(LAD)心肌桥患者的壁冠状动脉血流频谱特征以及硝酸甘油对血流频谱的影响;探讨应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心肌桥的可行性.方法 取3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心肌桥位于LAD中段,1例位于远段, 静息及舌下喷服硝酸甘油后观察壁冠状动脉及其近、远端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特点,比较壁冠状动脉与其近、远端血流参数及诱发前后壁冠状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硝酸甘油诱发前后LAD中段彩色多普勒总显示率87.1%.静息状态12例患者壁冠状动脉段出现特征性的"拇指征"频谱,列为静息阳性组,诱发后出现"拇指征"频谱的10例患者列为诱发阳性组.诱发前彩色多普勒检出1例壁冠状动脉起始处舒张期花色血流,诱发后增加显示6例,其中1例出现收缩期反向蓝色血流,多普勒检查示诱发前后拇指征频谱与其近、远端比较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流速、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前后"拇指征"频谱比较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流速、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壁冠状动脉受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发后2例测及收缩期反向波频谱.结论 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是诊断心肌桥的一种新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可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6.
赵士超  孙琳  黄彦生  王留义 《临床荟萃》2004,19(23):1350-1351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异常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在UA治疗中的作用值得重视。为此.本研究观察了肌氨肽苷注射液对U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Ⅰ-1)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多位点MLVA的15位点组合在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MTB)基因分型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MLVA(15位点)对来源于北京胸科医院的72株北京基因型MTB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将结果与金标准IS6110-RFLP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LVA(15位点)分型后共得到59个类型,其中53个为独特类型,其总体分辨力为0.990,多态性较好的位点有Qub-11b、Mtub 21和QUB-26;IS6110-RFLP分型后共得到69个类型,其中66个为独特类型,分辨力高达0.999,并可对MLVA(15位点)中成簇的菌株进一步区分.结论 MLVA(15位点)在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但成簇菌株仍需采用金标准IS6110-RFLP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脊柱关节病(SpA)合并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伴发前葡萄膜炎的86例Sp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其进行随访,并与同期不伴前葡萄膜炎的93例SpA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两变量间用线性相关分析,与眼炎发病风险相关的多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眼炎组患者平均病程显著长于非眼炎组[分别为(11±8)年和(5±6)年,P<0.01],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升高(27.9%与9.7%,P<0.01),患者出现夜间腰痛、晨僵、弯腰受限、脊柱畸形及骶髂关节X线严重病变的比例均高于非眼炎组(P均<0.0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非眼炎组(92.2%与81.5%,P<0.05).眼炎发作多有季节性和诱因;以前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患者的眼炎平均发作次数和出现眼睛永久性病变的比例显著升高(P均<0.01).眼炎的发作次数与病程呈正相关(r=0.294,P=0.00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眼炎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为病程[P=0.013,OR=1.099,95%可信区间(CI)1.030~1.183]和骶髂关节严重病变(P=0.012,OR=3.071,95%CI 1.286~7.314).结论 伴前葡萄膜炎的脊柱关节病有其自身特点,应重视前葡萄膜炎发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眼炎复发.  相似文献   
109.
棉绳Y形胶布法固定普通型鼻肠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型鼻肠管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82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棉绳系线法固定普通型鼻肠管,观察组采用棉绳Y形胶布法固定,即鼻肠管用棉绳系线法固定后加用Y形胶布固定在鼻肠管上。观察两组鼻肠管脱出长度及无效固定率。结果观察组鼻肠管脱出长度(4.66±16.84)cm,无效固定率9.09%;对照组鼻肠管脱出长度(28.92±33.94)cm,无效固定率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棉绳Y形胶布法固定普通型鼻肠管效果优于棉绳系线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新型毒品氯胺酮长期低剂量应用对食蟹猴行为学、海马和前额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2只食蟹猴随机分为氯胺酮组(8只)和对照组(4只)。氯胺酮组每日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对照组每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定期对12只猴进行行为学分析,6个月后处死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及前额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运动行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出现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凋亡及大量脂褐素堆积;前额皮质区呈现大量自噬体,粗面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神经元坏死和胶质细胞凋亡,而对照组两区域电镜超微结构正常。结论    氯胺酮低剂量长期应用可导致海马及前额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这一变化较行为学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