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曲中原  李苏楠  孙志伟  孙向明  于佳慧  舒淇  邹翔  罗容 《中草药》2022,53(20):6521-6528
目的 研究枳实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10批枳实水煎液进行分析,确定共有成分;采用不规则喂养和夹尾刺激建立FD大鼠模型,以小肠碳末推进率、胃排空率及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建立色谱图中共有峰峰面积与药效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枳实治疗FD的药效物质,并通过斑马鱼肠蠕动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10批枳实水煎液中共指认35个共有成分,通过灰色关联度和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辛弗林、马尔敏、黄柏酮、N-甲基酪胺、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共8个成分为枳实治疗FD的潜在药效物质。选择药效相关性较强、易得、可测的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进行实验验证,发现这5个成分均显著促进斑马鱼肠道蠕动(P<0.01)。结论 圣草次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为枳实治疗FD的药效物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优化和科学评价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的煎煮工艺,为其经典方剂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以及提供参考。方法 以指纹图谱概貌结合多指标定量为综合评价,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优化。指纹图谱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负离子模式检测,在质荷比(m/z)50~1200进行扫描,建立29批GQD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对图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UPLC多波长检测方法测定木兰花碱、葛根素、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大豆苷元、黄芩素、甘草苷8个成分含量,计算各样品综合得分,优化煎煮工艺。结果 建立了29个试验号GQD样品的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下指纹图谱。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共有峰23、19个,并对其进行指认,指认出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素、黄芩苷、巴马汀、药根碱、木兰花碱、甘草苷、甘草次酸、大豆苷、异甘草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甘草酸、glyasperinsD、甘草醇、绿原酸、韧黄芩素II。对共有峰中8个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26号工艺为最佳工艺。最终确定GQD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0.5h。结论 所得出的GQD最佳煎煮工艺主要成分溶出率高,稳定可行,可为经典方剂GQD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引起大鼠心肌细胞 H9c2 凋亡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镉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为DMEM培养液,镉处理组分别暴露于 5﹑10﹑30﹑50和80 μmol•L-1 CdCl2 作用6、12和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Ⅴ-FITC/ propidium iodide (PI)流式细胞技术(FCM)、丫啶橙(AO)/ 溴化乙啶(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镉处理组细胞存活率随着剂量的加大及时间延长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CdCl2可引起H9c2细胞凋亡,各剂量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各剂量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O/EB 染色镜下可见H9c2细胞呈典型早期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H9c2 细胞对CdCl2的作用较敏感,低剂量﹑短时间作用即可引起细胞凋亡,但 H9c2 细胞对CdCl2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44.
月见草油胶囊的安全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见草油胶囊是以月见草油、维生素E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我们按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了如下毒理学试验,以探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大黄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句容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ICU的ARDS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大黄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  相似文献   
46.
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TNFα导向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获得有效果的抗肝癌基因工程单链免疫细胞因子(TNFα)。方法 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mAb)HAb25的单链抗体(scFv25)与人TNFα基因偶联,构建抗肝癌免疫细胞因子(scFv25-TNFα,亚克隆人原核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在大杆菌中进行表达。对肝癌细胞SMMC-7721涂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纯化后目的蛋白的活性,通过对荷肝癌(SMMC-7721)裸鼠进行的初步抑瘤实验,检测scFv25-TNFα的导向治疗效果。结果scFv25-TNFα具有与亲本抗体HAb25类似的抗原结合特异性。scFv25-TNFα对荷肝癌裸鼠体内直径2mm左右的肿瘤具有明确的导向杀伤作用,达到3/3完全缓解,明显强于TNFα对照组。该组有交待得只有2/3,且无完全缓解。结论 scFv250-TNFα为具有一定效果的抗肝癌双功能抗体。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血浆microRNA-130a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3~79岁,平均(62.81±11.48)岁。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APACHE Ⅱ评分,并留取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浆标本-20℃保存备用。将研究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列为死亡组,同时以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原发感染部位等基线信息作为匹配条件,按照1:1从同队列中匹配生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microRNA-130a表达量和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microRNA-130a表达量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42例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分析,死亡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浆microRNA-130a表达量[(0.95±0.15)分比(0.80±0.29)分]显著降低,APACHE Ⅱ评分[(19.38±3.63)分比(22.52±4.70)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结果提示,死亡组患者血浆MicroRNA-130a表达量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性强相关(r=-0.750,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浆microRNA-130a测定联合APACHE Ⅱ评分的患者死亡预测价值[AUC=0.71,95%置信区间(CI):0.54~0.89]高于二者独立预测(microRNA-130a:AUC=0.688,95%CI:0.52~0.86。APACHE Ⅱ评分:AUC=0.694,95%CI:0.53~0.86。P均<0.05)]。 结论血浆microRNA-130a表达量降低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死亡密切相关,血浆microRNA-130a测定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死亡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脊柱经皮内镜技术对41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恢复情况。CT复查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2例(4. 9%)出现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CT复查显示侧隐窝处骨赘清除彻底,侧隐窝无狭窄。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5. 1%。结论采用镜下椎间孔减压成形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神经根减压充分,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9.
面瘫后遗症因闭眼不全,口歪漏水等症状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影响,对此朱庆军主任临证中认为本病病机多与肝郁脾虚有关,强调内治脾胃,外调肝气的特色治则,在临床中采用"针灸并施-心理疏导-自我调护"为主导的三治合一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及预后可靠。  相似文献   
50.
胆石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孙志伟综述斯钦审校包钢职工医院(014010)关键词胆石症;非手术治疗;辨证分型胆石症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范畴。据郑显理[1]报道,我国发病率在2.4% ̄16.8%之间。初步估计我国至少有2500万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