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后隧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手术的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分离21具成人尸体的肝后下腔静脉标本,采集20例因肝硬化行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肝后下腔静脉的临床影像资料,按不同的绕肝提拉法可能的路径和不同宽度肝后隧道(10 mm,6 mm)统计可能遇到的肝静脉.结果: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的标准路径平均可遇到肝短静脉的中位数是1(0~3),标准路径右上方的路径(肝后下腔静脉右缘、距肝下缘1 cm)和标准路径之间、不同宽度肝后隧道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切除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克隆大鼠促凋亡基因Smac,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mac,并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大鼠肾组织中扩增到大鼠Smac基因的CDs片段,构建含Sma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mac并将此重组质粒、空载体pcDNA3.1+、pcDNA3.1+-EGFP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间接检测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经测序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NM_001008292)公布的结果一致,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rSmac经PCR和酶切鉴定所释放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有效,转染效率达38.36%。转染重组载体pcDNA3.1+-rSmac 48 h后,H9C2细胞Smac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对照组Smac/β-actin为1.19,空载体组Smac/β-actin为1.31,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染pcDNA3.1+-rSmac组Smac/β-actin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克隆大鼠Smac基因成功,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mac,并在转染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为研究Smac基因在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复方蒿甲醚片和苯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临床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分之一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共收治 15 0例恶性疟患者 ,采用双盲 (复方蒿甲醚片组和苯芴醇片组 )、随机、对比方法 ,其中复方蒿甲醚组 (A) 5 1例、苯芴醇片剂组 (B) 5 0例、苯芴醇胶丸组 (C) 4 9例。病人住院后观察 2 8d。 [结果 ]A、B、C3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 (17.1±8.6 ) h、(34.0± 2 3.2 )和 (2 9.4± 2 4.9)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2 9.7± 8.9) h、(5 1.6± 14.1) h和 (5 4.7± 17.4) h;3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 ;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化验检查亦无明显改变。 [结论 ]复方蒿甲醚和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复方蒿甲醚在杀虫速度和控制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苯芴醇单药  相似文献   
34.
抗肝癌人源化单链抗体融合肿瘤坏死因子a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获得有临床应用潜力的人源化抗肝癌基因工程双功能抗体。方法 将鼠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HAb25的人源化单链抗体(hscFv25)基因与人TNF(基因偶连构建抗肝癌双功能抗体(hscFv25-TNF a),亚克隆入原核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 4T-1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对肝癌SMMC-7721细胞涂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纯化后的基因重组双功能抗体蛋白活性。MTT实验测定hscFv25-TNF a对靶细胞SMMC-7721杀伤活性。荷肝癌(SMMC-7721)裸鼠体内的初步抑瘤实验检测hscFv25-TNF a的导向治疗效果。结果 hscFv25-TNF a具有与亲本抗体HAb25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异性。1h预处理的MTT实验显示,hscFv25-TNF a对靶细胞SMMC-7721具有明确的杀伤作用,其IC50值为7.1mg/L。且该杀伤作用可被亲本抗体HAb25所封闭,表明hscFv25-TNF a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抗体hscFv25介导的选择性杀伤作用。hscFv25-TNF a对荷肝癌裸鼠体内直径3.0mm左右的肿瘤具有明确的导向杀伤作用,有效率达到3/3,1/3完全缓解,强于TNF a对照组,该组有效者只有2/3,同时无完全缓解。结论 hscFv25-TNF a是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潜力的抗肝癌双功能抗体。  相似文献   
35.
36.
五子衍宗丸由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药组成,为补肾生精的代表药。就五子衍宗丸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主要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运用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口服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及面色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70名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以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加味,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温治疗小儿遗尿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加味.  相似文献   
38.
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高脂饲料联合2次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每天分别ig五味子油0.25、0.5、1.0 mg/kg,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五味子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剂量组可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使变小的胰岛体积增大、胰岛β细胞数目增多、胰岛素表达提高;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水平。结论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增加β细胞数量,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为纳米SiO2体内外毒性的预测和安全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透射电镜(TEM)观察2种SiO2颗粒的粒径、分散性和形状;动态光散射法(DLS)检测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培养液中的粒度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划痕染料示踪技术检测GJIC。结果:透射电镜,2种SiO2颗粒呈圆形,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2种颗粒的粒径分别为(447.60±20.78)和(67.42±5.69) nm,分别为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动态光散射法,2种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分别为(684.37±18.76)、(697.02±19.57) nm 和(128.31±7.64)、(133.74±8.97) nm,颗粒均未发生聚集,分散性良好。MTT法,2种SiO2颗粒作用细胞24 h后,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同一浓度下,纳米颗粒比亚微米颗粒的毒性大。LDH活力实验,当作用细胞24 h后,2种SiO2颗粒均能够损伤细胞膜,同一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细胞膜的损伤能力大;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加重。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纳米SiO2颗粒可抑制GJIC,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GJI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抑制GJIC。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配置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旨在建立同时测定蓬子菜中鸢尾苷,saikoisoflavonoside A,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香叶木素,芹菜素和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的方法。方法:Ultimate XB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蓬子菜中鸢尾苷,saikoisoflavonoside A,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香叶木素,芹菜素和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为260 nm。结果:蓬子菜中鸢尾苷,saikoisoflavonoside A,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香叶木素,芹菜素和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分别在9.3~186 mg·L~(-1)(r=0.999 4),12.8~256 mg·L~(-1)(r=0.999 3),50~1 000 mg·L~(-1)(r=0.999 3),38.7~774 mg·L~(-1)(r=0.999 5),14.5~290 mg·L~(-1)(r=0.999 2),27.4~548 mg·L~(-1)(r=0.999 7)和8.6~172 mg·L~(-1)(r=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5%(RSD 2.4%),101.30%(RSD 2.2%),99.18%(RSD1.1%),99.96%(RSD 1.4%),101.88%(RSD 0.9%),100.02%(RSD 2.3%)和101.71%(RSD 1.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同时测定蓬子菜乙酸乙酯有效部位中7种主要有效成分,将为蓬子菜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