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医药卫生   17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血管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5年5月,对21例患者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血动脉选用面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回流静脉选用颈外静脉及颈内静脉分支.手工吻合游离皮瓣动脉18条,吻合器吻合游离皮瓣动脉3条、静脉21条;其中头静脉13条,腓动脉伴行静脉6条,股前外侧动脉伴行静脉2条,观察其吻合时间及吻合血管通畅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吻合后勒血试验证实,动脉和静脉血流通畅率100%.动脉吻合中,供血动脉选用面动脉16次,甲状腺上动脉5次;回流静脉选用静外静脉13次,颈内静脉分支8次.手工吻合动脉平均时间为(17.20±2.31)min,吻合器动脉吻合平均时间为(5.48±1.33) min;手工吻合静脉平均时间为(18.39±3.48) min,吻合器吻合静脉平均时间为(6.45±0.60) min.术后随访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缺损修复后皮瓣颜色、形态及质地良好,未出现皮瓣危象及皮瓣坏死.术后血管彩超均显示吻合后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术后1~3个月复诊,均未见皮瓣坏死.结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速度快,通畅率高,初步结果证明该血管吻合器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VS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瘢痕长度、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张口改善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25、0.50、0.75、1.00 mg·mL-1)苦参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苦参碱作用48 h后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改变;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苦参碱作用后明显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使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苦参碱作用后h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碱对ACC-M细胞有明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同时显著下调hTERT基因表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能与苦参碱下调hTERT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4.
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上皮内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观察管志江,刘振卿,谭成柱,孙强,朱雪华,炎玉香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损中T细胞亚群侵入上皮内的情况进行了观察,为进一步探讨OLP的发病机理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85.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量乳腺病变大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在乳腺病变大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 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息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将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得的病灶大小与常规超声及病理测得的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与常规超声测值差异的病理组织学基础.结果 62.7%(27/43)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较常规超声测值增大,仅1例乳腺良性病变(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较常规超声测值增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6.16×10-12).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测值增大区病理主要为导管内癌或浸润癌伴导管内癌成分.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测值增大区病理为炎症.结论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大小测值较常规超声增大多见于乳腺癌,测值增大区病理以恶性为主.  相似文献   
86.
探讨腕带和术眼标识在斜视惠儿手术中起的有效作用,包括给斜视惠儿佩戴腕带,术眼用红色记号笔做标识,并利用眼科手术安全核查表进行三方核对.认为斜视患儿采用腕带识别标识、手术部位标识及手术患者安全核对表进行查对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护患沟通,对减少护患纠纷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化护理干预,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案实施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年后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6个月及1年时,病人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情感功能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年时生存质量评分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将松质骨移植到骨缺损处,再将带血管蒂骨膜,骨瓣移植和血管束植入,以探讨不同方法对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桡骨骨缺损模型,移植松质骨后,分别用带血管蒂的骨膜,骨瓣移植和血管束植入,单纯松质骨移植作对照,术后4,8,16周进行大体标本,X线,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骨膜移植组血运建立快,成骨面积大,骨缺损修复快,质量最好。骨瓣移植组是通过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增加了血液供应,成骨较快且好;但  相似文献   
89.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再感染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拉米夫定的应用已使乙肝相关性肝病成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但是,HBIG及拉米夫定用于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存在不少缺点。同时非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受者也可以通过输血、供肝及其他途径感染乙肝。因此,寻找更经济、有效、安全可靠、更具潜力的预防策略,减少或停用HBIG及拉米夫定,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目标,而乙肝疫苗即是研究热点之一。因此,笔者对就近年来乙肝疫苗用于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结果 本组随访12~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8个月.根据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12例,良5例,差1例.结论 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具有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创伤小,内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和负重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