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近年来,症状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疾病监测手段,被许多城市与地区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本文以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和2005年苏格兰G8峰会开展的症状监测为例,描述症状监测在大型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分析该监测手段的特点,为今后同类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0~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浦东新区1993-2008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0~14岁儿童年平均死亡率为44.83/10万,男童死亡率(51.16/10万)高于女童(38.22/10万)。0岁组死亡率最高(551.77/10万),10~14岁组最低(21.29/10万),儿童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前5位死因分别是伤害、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异常、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其中淹死、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可降低儿童死亡率。有效预防伤害和肿瘤发生,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某地区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及性行为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使用标准化问卷调查静脉吸毒人群人口学特征和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性行为情况;通过检测研究对象的HCV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CV。结果 在静脉吸毒379人中,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率为对71.0%(269/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和既往感染梅毒在HC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发现随着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水的频率以及共用注射器具伙伴数的增加HCV的感染率也在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既往感染梅毒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68(95%CI:1.045~2.061)和2.914(95%CI:1.327~6.398)。未见性行为对HCV感染的影响。结论 需考虑采用定群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阐明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及性行为同HCV感染的关系及其联系强度。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不同年龄组间变化百分比(PC)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粗死亡率为5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0/10万,是浦东新区老年人首位意外伤害死因,占45.74%。14年间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3.87, Z=-6.41, P<0.001),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C=18.57%, Z=13.45, P<0.001);老年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男性(Z=-10.94, P<0.001),男女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APC男性=-2.26%, Z男性=-4.07, P=0.002; APC女性=-4.70%, Z女性=-5.68, P<0.001);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城区(Z=2.32, P=0.022),城郊老年人口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城区=-3.14%, Z城区=-4.72, P<0.001; APC郊区=-6.14%, Z郊区=-5.94, P<0.001)。结论 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呈现逐年降低趋势,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5.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抽取15~80岁的社区居民5 927人,进行一般状况、生活方式及行为、家族史现况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31.3%,全国人口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8%和19.1%,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控制年龄后,男女性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χ=0.79,P=0.38),市郊人群患病率高于城区(2χ=5.14,P=0.02);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2χ=142.8,P0.0001);高血压患者酱油、食盐和味精的摄入量及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这些因素中,年龄、居住地、家族史和肥胖与高血压有显著关联。[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居住地、家族史和肥胖可能是浦东新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高血压知识,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掌握南汇地区存活麻风病人畸残及其康复需求情况,为制定麻风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南汇地区存活麻风病人畸残及其康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现有存活病人63例,本次应调查59例,调查率为100%;(2)麻风病人感觉丧失率达18.6%(右尺神经和足底);(3)现症麻风病人综合残疾率为35.6%;(4)麻风病人运动功能丧失率最高达37.3%(足背屈);(5)麻风病人眼睛功能受损情况平均为10%;(6)麻风病人中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达49.2%.结论 农村地区麻风病人的畸残情况严重,康复需求迫切,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大对现存麻风病人的关怀力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2008年4月至7月期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20~80岁的社区居民5 584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修正第3次报告( NCEP-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计算MS各组分患病率,并比较3种标准应用的差异。结果 根据CDS的MS诊断标准,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年居民MS患病粗率为18.2%,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3.1%(男性19.1%,标化后15.6%;女性17.4%,标化后13.2%);根据NCEP-ATPⅢ的MS修订标准MS患病粗率为31.8%,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4.4%(男性28.4%,标化后22.7%;女性35.1%,标化后25.0%);根据IDF的MS诊断标准MS患病粗率为21.7%,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7.0%(男性15.9%,标化后13.8%;女性26.7%,标化后19.2%)。无论何种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男性年龄别患病率在低年龄时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低于女性。按特定标准,MS患病率分别在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工作强度和休闲体力活动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浦东新区成人中有相当比例个体患有MS,并存在年轻化趋势,提示MS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制定MS为先导的社区综合防治的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9.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适形放射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杨  王健  曾昭冲  吴铮  林根来  孙乔 《中国肿瘤》2009,18(9):776-778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适形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对56例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95%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每日一次,1.8~2Gy/次,40Gy后根据肿瘤情况缩野加量至总量50~60Gy,中位剂量56Gy。[结果]52例完成放疗计划,其中CR16例,PR22例,总有效率为(CR+PR)73.1%(38/52),1年生存率50.0%(24/48),2年生存率25.0%(12/48)。治疗后腹痛缓解率为90.6%(29/32),腹胀缓解率90.0%(18/20),腰背部疼痛缓解率96.7%(29/30)。急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69.2%,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1.2%。[结论]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具有治疗效果可靠、正常组织损伤轻、副作用小的优点,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
2012年8月,浦东新区儿童医学中心从1名6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患儿血液中分离到霍乱弧菌,随后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系统生化鉴定、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为不产霍乱毒素的非O1非O139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