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61.
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止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3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我科自2007年1~3月,成功地护理了1例老年性左股骨骨折截瘫并发骶尾部、左臀部、左背部、巨大Ⅲ期,重度褥疮患者。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3.
64.
血液科工作性质有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愈合差,经济承受力大,患者及家属要求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血液科的高风险。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也日益增强。临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交谈接触十分频繁,有些患者经常将各种不满意的思想、情绪全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导致了护患关系紧张,护患纠纷也时时发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影响了病人病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5.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2岁,于1980年11月发现右乳房内上限1个6cm×5cm×3cm包块,与皮肤无粘连,无乳头内陷及溢液。胸部X片、腹部B超、骨髓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行右乳腺根治术后将标本送检。镜不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性增生,大小不等,核形规则,圆或卵圆形,无裂沟。癌组织内还有少量浆细胞样细胞,胞浆丰富,核略偏。肿瘤无包膜。病理诊断:乳腺无裂细胞型伴浆胞性弥漫性淋巴瘤。术后曾作短期化成,术后  相似文献   
66.
背景:定量药物脑电图可反映大脑皮质功能,全麻药物对脑皮质功能有肯定影响,由于麻醉深度与麻醉剂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若能找出与麻醉药剂量相关性好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的脑区与频段,则此频段可能成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在徐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异丙酚2.5,5,10mg/kg^3组,每组12只,其中6只用于观察定量药物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另外6只用于观察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方法:每日14:00~17:00进行实验。3组兔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5,10mg/kg,药物均在30s内匀速注完。①将清醒兔俯卧位固定在兔台上,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别记录3组兔给药前和给药后20,30,40,50,60,70,80,90,100,110s,2,5,10,15,20,30min的定量药物脑电图。每时间点采样时间为5s。②记录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后,翻正反射均在1min内消失。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持续期越长(r=0.79,P〈0.01)。②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2.5mg/kg对d: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05);5mg/kg时,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升高(P〈0.05);10mg/kg时,除左右顶区与2.5mg/kg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较给药前及前两个剂量组均下降(P〈0.05),以上变化以额、颞区最为明显。 结论: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呈双向型,提示α2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糖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行之有效而无毒副作用的辅助治疗方法,并为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补充。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调神针法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情绪障碍均得到改善,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FPG、PG2h、HbA1c水平均有所下降,针刺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调神针法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紊乱的糖代谢,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SUVmax)的影响,并分析转移状态(无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FDG摄取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原发灶FDG摄取无明显差异。而病变长度影响FDG摄取:病变长度与其FDG摄取呈正相关(P=0.01)。不同TNM分期、不同转移状态间原发灶的FDG摄取也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与SUVmax呈正相关(P=0.000)。结论: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与病变长度、TNM分期等因素有关,而不受性别和年龄影响关,键而词且FD食G管摄肿取瘤值较原高发还灶提示发已射经型有计淋算巴机结转脱移氧或葡分萄期糖较晚。  相似文献   
69.
手术时无肿瘤残余迹象的胃癌患者,腹膜转移依然是最常见的复发类型,也是治愈胃癌的主要障碍。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胃原发癌侵及浆膜表面,从而发生癌细胞微观扩散所致。手术时对腹膜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脱落癌细胞。但至少50%死于腹膜复发的病人其细胞学检查阴性。很显然,细胞学检查依赖于取样方法和检测技术,因此对胃癌术后的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生化调节方案MTX/5 FU/DDP(MF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MTX/5 FU/DDP(MFP)治疗晚期胃癌 4 2例。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 (CR +PR) 47.6 % ,对初次化疗患者有效率 6 6 .7% ,对曾接受过化疗者有效率 37.0 4 % ,对曾接受过 5 FU治疗者有效率 36 .8%。统计学分析显示MFP方案对初次化疗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以往接受过化疗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该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轻 ,而且十分经济便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