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利用AB-8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C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了广东紫珠的抗炎活性部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1H NMR、13C NMR、HMBC、ESI-MS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碳苷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Ⅰ)、5,7,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Ⅱ)、5,7,3’,4v-四羟基-8-甲氧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Ⅲ)、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Ⅳ)及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Ⅴ)。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考察了5个化合物的抗环氧合酶-2活性,结果化合物Ⅰ、Ⅱ、Ⅲ均显示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52.
采用柱色谱法从沙棘籽粕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一黄酮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的方法,鉴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7-0- [(6R,2E)2,6-二甲基-6-羟基-2,7-辛二烯酞(1→4)]-a-L-鼠李糖苷,为一新的黄酮醇苷.  相似文献   
53.
通过柱色谱技术,从积雪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苷类化合物,运用多种波谱分析技术及化学水解法,确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积雪草苷C、chebuloside Ⅱ、centellasaponin A和积雪草苷.其中积雪草苷C为新的熊果烷型三萜苷类化合物,chebuloside Ⅱ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4.
大蒜油是大蒜的主要活性成分.大蒜油制剂包括软胶囊、微囊、脂质体纳米粒以及注射液等.本文综述大蒜油活性成分的药效,大蒜油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大蒜油配伍使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5.
灯盏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自中药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全草的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中分得了4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Ⅰ:焦袂康酸、Ⅱ:莨菪亭、Ⅲ:异莨菪亭、Ⅳ:咖啡酸乙酯,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灯盏花中分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工业大麻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大麻二酚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方法 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模型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测定大麻二酚5、7.5、10和20 mg/kg各剂量组大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的肿胀值变化,并与艾瑞昔布阳性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模型组相比,大麻二酚各剂量给药组大鼠肿胀值均下降,并随给药剂量和时间的增加抗炎作用逐渐增强,其中20 mg/kg大麻二酚给药后3h肿胀值和肿胀率均较阳性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组相比,大麻二酚各给药组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且10 mg/kg大麻二酚剂量组给药后第12d以及20 mg/kg剂量组给药后第10和12d的肿胀值和肿胀率均显著降低(P<0.05,P< 0.01),而大麻二酚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麻二酚对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7.
张念  周威  许汉林  孔德云  华茉莉 《中草药》2011,42(10):1989-1993
目的优化红车轴草提取物的定量测定方法,以客观有效地评价提取物的质量。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大豆苷元4种异黄酮苷元作为定量测定的指标成分,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提取物酸水解前后异黄酮的量。结果通过系统的研究与优化,确定的色谱条件为:Capcell pak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以乙腈(含0.05%TFA)-水(含0.05%TFA)梯度洗脱;酸水解条件为:提取物以1 mol/L盐酸甲醇溶液(每毫克提取物样品加2.0 mL)于85℃水浴回流1.5 h,冷却至室温后定容待测。结论本方法为红车轴草提取物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有效可靠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8.
板栗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板栗壳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豆甾-5-烯-3β,7α-醇(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齐墩果酸(5)、豆甾-4-烯-6a-醇-3-酮(6)、豆甾-4-烯-6β-醇-3-酮(7)、原儿茶酸(8)、水杨酸(9)、豆甾-5-烯-3β-羟基-7-酮(10)、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绿原酸(13)、香(艹卓)醛(14)、乳糖(15)和芦丁(16).其中化合物3、6、9、10、11、13、14、15、16等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板栗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丹参注射液及与之有关的部位中分离得到十个结晶性物质,经化学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八个结晶分别鉴定为黄芩甙、β-谷甾醇、隐丹参酮、熊果酸、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原儿茶醛、异阿魏酸和二氢丹参酮I。另二个为新化合物,一个结构为A;另一个的结构初步推断为结构B。  相似文献   
60.
小木通的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文武  孔德云  杨培明 《中草药》2004,35(6):621-622
中药小木通系毛莨科铁线莲属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木质藤茎,西南、华南地区将其作为川木通入药,具有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的功效,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作为川木通使用的有绣球藤C.montana Buch.-Ham.和小木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