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彤  孔德云  李惠庭 《药学学报》2004,39(7):534-537
目的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intermidia A.C.Smith茎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α-L-arabinofuranosylthalictoside (1), 6′-O-β-D-apiofuranosylthalictoside (2), thalictoside (3), icariside D2(4), prinsepiol (5), (+)-1-hydroxypinoresinol (6)和(+)-medioresinol (7)。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的脂肪硝基酚苷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42.
小木通木脂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nnandii Frane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木质藤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木脂素成分.分别鉴定为armandiside(1),liriodendrin(2),( )pinoresinol 4,4′-O-bis-β-D—glucopyranoside(3),( )-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 )-syfinga-resinol 4′-O-β-D-glueopyranoside(5),( )-lariciresinol 4,4′-O-bis--β-D-glueopyranoside(6),( )-lariciresinol 4-O-β-D-glueopyranoside(7),( )-lariciresinol 4′-O-β-D-ghcopyranodde(8),salvadoraside(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HPLC法测定胭脂花中樱草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T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5mol/L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254nm。樱草苷进样量在10-2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8%,RSD0.37%。  相似文献   
44.
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的水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柱层分离,从灯盏细辛正丁醇部位中分离纯化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结构。结果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6,4′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Ⅶ),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Ⅸ),山萘酚(Ⅹ)。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Ⅹ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5.
灯盏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中药灯盏花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得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7),肉桂酸(8),咖啡酸甲酯(9),对甲氧基肉桂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均为首次从灯盏花中分得。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积雪草总苷及从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对瘢痕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试验对象,经不同浓度的样品作用后,用MTT法测定样品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LDH法测定样品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8个试验药物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羟基积雪草酸〉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苷〉centellasaponinB〉积雪草总苷〉积雪草苷、积雪草苷B〉centellosideC。结论羟基积雪草酸、积雪草酸、羟基积雩草苷和centellasaponinB均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作用强于积雪草总苷。  相似文献   
47.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地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 从地桃花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东莨菪亭(scopoletin) (1)、梣皮素(fraxitin) (2)、己内酰胺(caprolactam) (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bis(2-methylproyl) ester] (4)、芹菜素-6-C-α-L-鼠李糖苷(6-C-β-L-rhamnosylopigenin,即isofurcatain) (5)、6,8-二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8-dihydroxy kaempferol -3-O-β-D-glycoside) (6)、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baicalein-7-O-α-L-rhamnoside) (7)、槲皮素-4′-O-芸香糖苷[quercetin 4′-O-α-L-rhamnosyl (1→6)-O-β-D-glycoside ] (8)、苯甲酸 (9)、七叶苷(esculin) (10)、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 (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桃花中得到。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降解及与已知构型的化合物进行对比的方法,确定了新黄酮甙槲寄生新甙Ⅳ中酸性部分手性碳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49.
孔德云  刘星堦 《药学学报》1984,19(10):755-759
自丹参注射液及与之有关的部位中分离得到十个结晶性物质,经化学方法及光谱分析,将其中八个结晶性物质(晶Ⅰ~晶Ⅶ和晶Ⅹ)分别鉴定为黄芩甙、β-谷甾醇、隐丹参酮、熊果酸、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原儿茶醛、异阿魏酸和二氢丹参酮Ⅰ。黄芩甙、熊果酸、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和异阿魏酸四种成分是首次从丹参中提得。另二个未知结构的结晶性物质,晶Ⅷ已确定其结构,命名为二氢异丹参酮Ⅰ,是首次从植物中被发现,晶Ⅸ的化学结构尚在测定中。  相似文献   
50.
本文采用降解及与已知构型的化合物进行对比的方法,确定了新黄酮甙槲寄生新甙Ⅳ中酸性部分手性碳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