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 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比单静脉泵入比伐芦定对急性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短期临床预后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发病12 h内并行PCI的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观察组,n=55)和单纯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对照组,n=5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观察指标〔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术前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Gensini评分、门-球(D-to-B)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植入数量、后扩张、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疗效评价指标〔术中植入支架即刻造影IRA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部分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中即刻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STEMI,可以降低患者术中CTFC〔OR=0.423,95%CI(0.321,0.656),P=0.005〕,是术后无复流/慢血流〔OR=0.431,95%CI(0.262,0.812),P=0.002〕的保护因素,并促进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的回落〔OR=1.532,95%CI(0.627,2.517),P=0.003〕。结论 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可降低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可降低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 EnSite3000指引下环肺静脉口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22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或持续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在EnSite3000指引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于左房顶线性消融.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完成上述消融线基础上分别于上、下肺静脉间、左房峡部以及上腔静脉与右房连接处和左房峡部连接消融.结果:随访1年1例房颤复发,3例出现房早.主要并发症心脏填塞1例经治疗后已愈.结论:EnSite 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RVOT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的患者75例。根据术者建议和患者意愿分为RVOT组(40例)和RVA组(35例)。所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双腔起搏双腔感知触发抑制型起搏模式,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患者采用抑制型心室按需起搏模式。比较2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RVOT组的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窄(23.2±2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VA组比较,RVOT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下降(P<0.05,P<0.01)。与术前比较,RVA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RVOT起搏可行且较为安全。RVOT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RVA。  相似文献   
24.
正确了解间隔部位隐匿性旁路诊断方法并与其它类型心律失常相鉴别,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经射频导管消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共581例,对于空腹血糖不能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IT),以分析其糖代谢情况。结果(1)581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住院ACS患者中,汉族337例,维族219例,哈族25例。检测后共发现糖代谢异常428例(73.7%),其中糖尿病患者245例(42.2%),汉族146例(43.3%),维族96例(43.8%),哈族3例(12.0%);(2)糖调节异常共183例(31.5%),其中汉族114例(33.8%),维族65例(29.7%),哈族4例(16.0%);(3)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靠检测空腹血糖,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将有38.0%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43.7%的糖调节受损患者被漏诊,3个月后复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汉族、维族、哈族三民族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总体糖代谢异常率为73.7%,哈族偏低。仅检测空腹血糖将有很多ACS患者漏诊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6.
<正>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后间隔旁道患者81例,分别运用上述2种方法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2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和指导进一步治疗及评估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方法。但CAG属“有创”检查,一定程度上具有导致重大并发症的风险,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心室颤动(VF)为严重并发症之一^[1,2],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患者死亡。本研究总结了在CAG中发生VF的9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维吾尔族器质性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47例维吾尔族器质性心脏病人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3年. 结果6例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病人,首剂3~5 mg/kg胺碘酮10 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1.5 mg/min缓慢滴注,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的控制室性早搏(92.7%).6例静脉注射胺碘酮病人中窦性心动过缓5例、PR间期延长1例;在41例长期口服维持量的病人中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QT间期延长22例,但无肺损害发生. 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维吾尔族器质性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36例,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以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中远期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显示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优于RVA起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右室心尖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血液滤过装置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伴钠水潴留患者30例,均用药物治疗无效后采用血液滤过装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困难等,进行疗效评价,及超滤前后的肌酐、尿素氮、钠钾离子以及p H值、HCO3-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肺部罗音、体重、踝关节周径、射血分数均有改变(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心率、血压没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血液超滤装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钠水潴留疗效明显,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