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胃体癌淋巴结单个转移的分布规律,为术中合理清除淋巴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行手术的46例胃体癌病例的单个转移淋巴结情况,分析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46例单个转移淋巴结病例中,N1转移35例(76.09%),N1以上11例(23.91%)。14例大弯侧癌中横向转移3例(21.43%);32例小弯侧癌中横向转移7例(21.88%)。结论:胃体癌单个转移淋巴结规律以“邻近性”为主,其次为“横向性”和“跳跃性”。  相似文献   
72.
儿童股骨颈骨折比较少见。据统计仅占儿童骨折的1%。小儿股骨颈骨折与成年人的股骨颈骨折相比有其自身特点,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尤其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上。它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发生率的多少,而是由于它的并发症发生牢较高而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7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3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_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甲酸(A),水-2.5%异丙醇-0.08%甲酸(B)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运行时间80 min,β-蜕皮甾酮采用DA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8 nm;人参皂苷R_0和竹节参皂苷Ⅳa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速3.2 L/min。结果:β-蜕皮甾酮在0.001 9~0.096 3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人参皂苷R_0、竹节参皂苷Ⅳa分别在0.002 2~0.469 5 mg/mL和0.004 7~0.483 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r~2=0.999 4)。牛膝中三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_0、竹节参皂苷Ⅳ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为2.14%)、99.13%(RSD为2.04%)和98.30%(RSD为2.1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且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也可用于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4.
75.
姜海  徐刚  刘静  周建红  刘冬梅  纪文君 《山东医药》2007,47(26):100-101
近年来,我们对30例严重烧伤休克患者在改良补液抗休克的基础上行超早期(烧伤后6—8h)切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崔步云  姜海 《疾病监测》2018,33(3):188-192
我国从1980年开始开展布鲁氏菌病(布病)主动监测,2005年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21个固定监测点开始人间布病监测。本文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6年年度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2014年全国布病疫情报数为告历史最多,人间新发布病57 222例,发病率为4.22/10万;布病疫情由2005年18个省份报告布病病例,至2013年增加到31个省份。布病病例职业分布涉及到所有分类。12年来21个监测点开展职业人群调查573 032人,血清学检查196 636人,检出阳性39 190例,平均阳性率为18.11%。监测点检菌164株,结合部分送检菌株,在全部276株菌中,羊种布鲁氏菌占74%,还有16%菌株待鉴定,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77.
我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报告发病水平持续上升、流行范围不断蔓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持续改进布病的监测系统对于有效开展布病防控意义重大。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布病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前布病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监测系统的评价进行了综述,并为进一步改进监测系统,以适应其新的监测防控需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氏菌核酸DNA浓度的检测范围和检测健康人全血中核酸DNA的Ct本底值。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纯菌、健康人和临床患者血液中的核酸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40份健康人群血液标本Ct值平均值为37.0,标准差为1.9,Ct值95%置信区间为33.0 ~ 38.8。 将布鲁氏菌核酸DNA标准品倍比稀释(56.2 ng ~ 0.026 5 f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为6.7 fg。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纯菌核酸DNA的灵敏度相当于2个基因组DNA拷贝数,但用于检测血液标本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颗粒物污染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UA患者日入院人数,以及同期该地区气象监测资料。 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气象因素、节假日及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 分析大气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与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关系。结果滞后1 d时,PM10每增加10 μg/m3,UA患者日入院人数增加1.00%(95% CI:0.60% ~ 1.30%),PM2.5每增加10 μg/m3,UA患者日入院人数增加1.50%(95% CI:0.90% ~ 2.00%)。 将颗粒物(PM2.5和PM10)和臭氧(O3)(滞后1 d)分别构建双污染物模型,PM10污染物模型在代入了O3之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升高(P<0.05)。 对于PM2.5,在代入了O3之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R值升高(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可引起UA患者日入院数增加。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评价我国2005 — 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 — 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地区、不同年份与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个案卡499 421张,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 及时报告率为95.97%,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61.90%上升至2017年99.47%,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0.08 d(1.92 h);及时审核率为99.4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95.25%上升至2017年99.70%;报告卡准确率为99.8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 — 2017年准确率均为100.00%。 报告病例中,多数病例集中在北方地区(98.22%),但南方地区(1.78%)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在病例及时报告方面有一定延迟,病例及时审核率略高。 不及时、不准确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布病高发省份。  结论  2005 — 2017年我国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升明显,能够很好地反映全国布病疫情流行趋势情况。 但仍存在病例报告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准确问题,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可通过持续开展布病疫情报告要求地培训、加强对重点地区报告质量的督导、以及改进监测系统信息报告设置等方面持续改进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