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8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单腔起搏器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急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单腔起搏器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7%(30/43),两组比较,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33%(1/43),对照组复发率为18.60%(8/43),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单腔起搏器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急性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疗效确切,复发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初步观察酵母性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发热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正常大鼠和酵母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蛋白质表达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表达。结果:发热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下丘脑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差异蛋白数量约占可分辨蛋白点的3.8%。其中9种蛋白表达强于对照,4种蛋白表达低于对照,1种蛋白等电点发生了改变,1种蛋白仅见于酵母发热大鼠。结论:发热与正常大鼠下丘脑组织中所表达的差异蛋白,是否是酵母介导大鼠体温升高的相关蛋白或特异蛋白,值得验证。  相似文献   
103.
纪振华  武婷  姜楠 《天津医药》2021,49(12):1287-1291
目的 比较离心泵与滚压泵对体外循环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纳入拟行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离心泵组(20例)和滚压泵组(20例)。记录2组体 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尿量、出血量、用血量、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术后胸腔引流 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后0.5 h (T2)、入ICU 4 h(T3)、入ICU 24 h(T4)、入ICU 48 h(T5)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因子4(PF4) 水平,并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2组基线资料、术中指标(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中尿量、用血 量、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4时,与滚压泵组相比,离心泵组血小板计数升高,PF4 和 GMP-140水平降低;入ICU 4 h和24 h离心泵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用血量明显少于滚压泵组(P<0.05),2组48 h胸 腔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清醒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离心泵可减少血小板激活和消耗,减少术后引流量和用血量。  相似文献   
104.
新安医家世医家族链有的长达三十多代,在传承上有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的家族传承,也有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一身的师承相授,本文整理出世医链63条。新安医家著作丰富,通过内外妇儿分类列举其著作成就以及思想。  相似文献   
105.
姜楠 《新中医》2019,51(12):256-258
简版: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入院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后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术后第1、3、7天疼痛程度和创面愈合情况,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术后第3、7天,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入院后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患者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评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制备CIA模型,将关节炎评分>2的CIA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甲氨蝶呤组(1 mg/kg)、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6只持续处理30 d。另外选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大鼠关节炎症状,关节组织进行放射评估和组织病理检测。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肿胀,明显抑制关节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水平表达。结论黄芩苷抑制CIA大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近20年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20日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的有关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相关文献,对年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总计检索文献1 427篇,最终纳入文献1 408篇。(2)发文量处于小幅度的波动,说明目前处于稳定发展。(3)期刊来源前3的期刊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光明中医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4)发文量大于10篇的有10位作者,通过可视化分析(N=526,E=432),说明有432个合作关系路径,进一步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密切;结合单位可视化分析可知(N=491,E=0),作者之间的合作多在同一个单位,缺乏跨地域合作。(5)文献共现关键词的结果展现了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实验以及研究进展3方面,而有效关键词聚类进一步展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研究的热点有临床观察、脂联素、决明子、临床研究、TNF-α、辨证论治、临床疗效。(6)关键词突显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证型、数据挖掘、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是目前的热点。(7)高被引文献显示,2017年临床肝胆病杂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005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脂肪肝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以及世界中医药《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文献主要涉及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综述,近些年研究热点主要在辨证论治、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医证型与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关联性,既总结了中医的临床经验,又通过相关指标客观化,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提供了研究基础和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8.
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起病隐匿,肺部影像学特征亦多变,以多发粟粒样结节为表现者少见,易被误诊为粟粒样肺结核或间质性肺炎,本文旨在通过确诊病例了解以多发粟粒样结节为表现的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降低误诊率,提高肺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是真菌性角膜炎的易感人群.穿透角膜移植术是高危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缺乏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眼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糖尿病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拟行角膜移植术的92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及106例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植片排斥反应、真菌复发、并发性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结果 2个组患者的角膜均为中度和重度感染,其不同感染程度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6,P=0.684).2个组间曲霉菌属感染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0,P=0.854);镰刀菌属感染和念珠菌属感染眼数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68,P=0.010;x2=3.874,P=0.049).术后1周~2年,2个组患者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CVA>0.3者均低于相应的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2.39%和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6,P=0.038);真菌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1,P=0.047);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9.78%和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2,P=0.041);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分别为5.43%和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8,P=0.05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组间术后排斥反应、真菌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较慢,移植排斥反应、真菌复发、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