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3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分析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s with 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FLPD)的病理、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方法观察1例FLPD,并复习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滤泡样排列,部分区域弥漫分布。结节或滤泡部分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其余大部分区域是由核偏位,胞质丰富的浆细胞或浆样细胞组成,核内包涵体(Dutcher小体)易见,胞质内包涵体(Russell小体)也可见。免疫组化:CD20,CD43,CD79α,CD138,bcl-6,bcl-2 ,CD10-,CD30-,cyclin D1-,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40%。IgH基因重排。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FLPD的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特征同一般的FL,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其他类型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82.
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TC)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 leotides,ASODN)对其表达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为甲状腺癌治疗探索基因治疗新途径。方法体外培养TC细胞,不同浓度的TERT ASODN和正义寡核苷酸(SODN)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C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TERT mRNA的表达,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在不同浓度的TERT ASODN和SODN作用下TC细胞生长活性及其生长抑制率。结果体外培养TC细胞可表达TERT mRNA,在5、10μmol/L ASODN作用下,TERT mRNA的表达明显受抑制;TERT ASODN能明显抑制TC细胞增生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C细胞可表达TERT mRNA,一定浓度TERT ASODN能序列特异性地抑制TC细胞TERT mRNA表达和增生活性,有望进一步用于TC的治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临床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患者106例(保乳组),同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5例(对照组),术后早期予以全身化疗、全乳腺区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53个月,保乳组中无局部复发者,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保乳组和对照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4%(79/82)和95.58%(65/68),P=0.9571;90.24%(37/41)和90.47%(38/42),P=0.9870。远隔脏器转移率分别为5.7%和5.3%,P=0.9774。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乳房外形的优良率达96.2%。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与根治术相似,美容效果好,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4.
荷VX2移植性乳腺癌兔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浩  姚青  李郁  王岭  凌瑞  杨华 《肿瘤》2006,26(7):636-640
目的:研究对荷VX2乳腺癌兔实施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后的局部淋巴结药物浓度及治疗效果。方法:4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乳腺癌模型,腋淋巴结最大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A、B组分别给予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arboplatinactivatedcarbonsuspension,CPCH)或卡铂水溶液(carboplatinsolution,CPSol);C、D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CPSol或生理盐水。A、B、C组每次治疗药物剂量5mg/kg,每48h重复给药1次,治疗3次,48h后切除肿瘤、腋窝淋巴结及所有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及淋巴结体积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AAS)测定卡铂浓度,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及转移灶坏死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与静脉或局部注射CPSol相比,局部注射CPCH可明显增加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对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淋巴结增长减缓,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量死亡,PCNA表达降低。静脉注射CPSol可有效抑制乳腺或远处转移灶内的癌细胞增殖,而局部注射CPSol或CPCH无此效果。结论: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对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辅助用于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纳米微粒-碘油乳剂经动脉给药对兔肝肿瘤的疗效.方法将丝裂霉素纳米微粒与碘油制成乳剂,建立兔肝VX-2移植癌改良模型并随机分为六组,经肝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NS)、碘油(Lipi)、游离丝裂霉素(MMC,0.4 mg/kg)、游离丝裂霉素加空白纳米微粒(MMC+NP,0.4mg/kg)、丝裂霉素纳米微粒组(NMMC,0.4 mg/kg)与丝裂霉素纳米微粒-碘油乳剂(Lip-NMMC,0.4 mg/kg).结果经Lip-NMMC治疗的兔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P<0.01;肿瘤坏死更广泛,更彻底.结论与其他各组相比,Lip-NMMC经动脉给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糖类抗原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37 U/mL是诊断癌的临界值.我们对血清CA19-9升高>200 U/m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随着数值的升高而增大,且>1 000 U/mL.时,往往胰腺癌已进入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乳腺癌局部注射卡铂-活性碳后的淋巴趋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P-CH)后是否提高腋窝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方法:3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在乳腺癌原发灶周围皮下,一组患者注射CP-CH,另一组患者注射卡铂水溶液(CP-Sol)作为对照。给药后1、12、24、72小时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每组4例),术中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淋巴结内卡铂浓度。结果:CP-CH组给药后1、12、24、72小时淋巴结中卡铂浓度分别为11.23±5.66μg/g、26.40±11.18μg/g、18.72±7.14μg/g、15.44±6.92μg/g,CP-Sol组在相应各时间点则分别为0.24±0.06μg/g、0.13±0.08μg/g、0.12±0.04μg/g,第72小时淋巴结内未检测出卡铂。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局部注射CP-CH后有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显著提高腋窝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46例患者共 5 4条患肢行单纯激光治疗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的静脉曲张均闭塞。 19.5 %患者出现肢体淤斑 ,81.5 %患者肢体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 ,11.1%患者皮肤局部麻木 ,1例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6个月 (3~ 8个月 ) ,均痊愈。无深静脉血栓 ,无局部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治疗则更安全。  相似文献   
90.
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治疗组犬 10只 ,对照组 10只 ,均用边氏法制作犬肢体动脉闭塞病变模型后 ,治疗组行肢体负压治疗 ,并于模型制作前、负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 ,对照组不做负压治疗 ,其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负压治疗后 ,全血粘度 (WBV)、血浆粘度 (PV)、红细胞压积 (PCV)、血浆纤维蛋白原 (PFC)、红细胞电泳时间 (EM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P <0 .0 1) ,并恢复至模型制作前水平 (P >0 .0 5 )。对照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 ,与模型前及治疗组相比相差显著 (P <0 .0 5~P <0 .0 1) ,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肢体负压治疗可改善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