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3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窦房结组织急性受损后电生理功能改变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观察兔窦房结组织急性损伤后电生理功能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建立窦房结细胞慢性损伤模型的可行性。 6 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术后 2h、1w、2w、3w、4w共 6组 (每组 10只 )。实验组用 2 0 %甲醛湿敷窦房结区建立窦房结急性受损模型。对照组与术后 2h组于湿敷后 2h、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再次开胸时经右颈外静脉插入 3F四极电极导管至右房 ;同步记录体表及心腔内电图 ,观察心率 (HR)及节律变化 ,并测定窦房结电生理指标。结果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湿敷前、后心率 (HR)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实验组用甲醛湿敷后HR明显减慢 (182± 17.1次 /分vs 2 71± 19.2次 /分 ,P <0 .0 1) ,平均下降 33% ;5 0只中 35只于湿敷后 3~ 5minP波消失 ,HR明显减慢并出现窦性停搏及交界性逸搏心律 ,其中 2 0只兔HR于湿敷后 15~ 30minP波恢复但HR无明显恢复 ,节律趋于稳定 ,连续观察 90minHR及节律仍无进一步改变 ,另 15只兔于再次开胸后发现P波恢复 ,节律整齐 ;10只兔于湿敷后 3~ 5min出现HR明显减慢但未见心律失常 ;5只兔于湿敷后 10min左右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h左右恢复为窦性心律。而对照组无一例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甲醛湿敷窦房结组织可致窦房结细胞不可逆性损伤 ,其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病窦综?  相似文献   
362.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胆碱能危象后至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之前,可发生中间综合征(IMS),其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可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屈颈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中间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3.
兔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与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时与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演变 ,取家兔 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 1 0 ,30 ,60 ,1 2 0min组及缺血 1 0 ,30 ,60 ,1 2 0min再灌注 4h组 ,每组 1 0只。通过结扎及放松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及His束电图 ,观察AA、AH、HV间期的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与演变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各时相点AA、AH、HV间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②实验组 80只兔中 ,结扎右冠状动脉后 3只 (3 .75 % )发生心室颤动、67只 (83 .75 % )发生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 ,51只 (63 .75 % )发生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 ,54只 (占 67.5 % )的AA间期延长在 40ms以上。③缺血再灌注组 40只兔 ,2 6只于缺血期发生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 ,其中 1 5只于再灌注后 2 0min内恢复正常 ;缺血时发生房室阻滞的 7只兔均于再灌注后 30min内逐渐恢复正常。另有 3只发生了新的心律失常。④缺血期出现AA、AH间期延长的兔 ,均于再灌注后短期内迅速缩短 ,并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但缺血 1 2 0min再灌注组 ,则随着再灌注时间进一步延长 ,AA及HV间期再次延长。结论 :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可引起兔窦房结放电频率减慢及房室传导障碍 ,再灌注后多数可于短期内迅速恢复 ,但较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发生  相似文献   
364.
黄晨  姚青  高建苑  凌瑞  张聚良 《医学争鸣》2004,25(9):854-855
目的: 评价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泰索帝每周方案辅助化疗的耐受性. 方法: 老年乳腺癌患者70例,均行乳腺癌简化根治术,随机分为A, B两组,分别于术后第3日和术后第14日开始应用泰索帝每周方案辅助化疗,观察患者切口愈合状况、化疗后的近期毒性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状况无明显差异. 术后早期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 A组发生率为41.9%, B组发生率为44.4%; 化疗中后期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多为I~II度,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6.3%和14.8%,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 结论: 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泰索帝每周方案辅助化疗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65.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与动态增强联合应用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3 6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 ,行动态CT增强扫描 ,并行三维血管重组 ,根据肺结节增强后的最大CT净增值及其周围的血管特征 ,对病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肺结节动态增强、三维血管重组对病变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作用 ,二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动态增强与三维血管重组相结合 ,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2 .9%、62 .5 %和 86.1%。结论 :三维血管成像对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三维血管成像与动态增强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6.
p16基因是抑癌基因,其表达的p16蛋白是调节细胞周期的主要成分,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5例原发性胰腺癌的p16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生、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分期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标本采集:35例人胰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其中12例为外科新鲜标本,23例为石蜡块标本,分别由本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提供并鉴定。男女比为4∶3,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平均59岁。2.试剂:免疫组化试剂p16蛋白抗体(1∶100)(Santacruz)、即用型LSAB试剂盒(DAKO公司)、DAB试剂盒(SABC)…  相似文献   
367.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B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55.5 mmol·L-1葡萄糖)、LBP低浓度组(55.5 mmol·L-1葡萄糖+100μg·mL-1LBP)、LBP中浓度组(55.5 mmol·L-1葡萄糖+200μg·mL-1LBP)和LBP高浓度组(55.5 mmol·L-1葡萄糖+400μg·mL-1LBP)。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各组细胞中NLRP3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小体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其下游细胞焦亡蛋白消皮素D(GSDMD)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m,...  相似文献   
368.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下的表现特征.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例SA患者、29例UA患者的共55支病变冠脉行IVUS检查.结果SA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类似.UA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SA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显著高于UA组(P<0.01).结论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69.
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总结1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标记情况,并随访10年。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为溃疡坏死组织背景中及其深部存在密集的异型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具血管侵袭性,免疫组化显示表达CD3E、CD45RO、CD56、Pf和GrB。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6.1%和53.8%。结论: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时要密切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临床分期及生长状态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70.
精神疾病是一种由不同原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目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许多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还不能根治,所以造成有某些精神疾病的患者要长期甚至终身眼药。肝脏是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多数药物在肝脏中代谢解毒,但是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发现某些精神病药本身或其活性中间代谢产物可诱导肝毒性,造成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