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项目于1998年启动,并于2001年首次发布"COPD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简称GOLD报告).2006年GOLD报告修订后,对COPD的定义、分级和治疗进行了大幅修改,标志着COPD规范化诊疗的重要进展.此后,2007-2009年GOLD报告均进行年度更新[1],笔者在此对近3年的更新部分进行介绍并评述其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根据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调整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剂量,改进哮喘病情控制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研究期为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门诊持续性哮喘患者41例,随机分为2组:EOS组20例,根据痰EOS计数调整激素剂量;指南组21例,根据哮喘诊疗指南(主要包括症状和肺功能)调整激素剂量。筛选期为2周,入组后在15d、2个月、4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其中后3次进行诱导痰检查,并调整激素剂量。主要观察指标是急性发作例次,其他指标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量、症状评分、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激素用量、痰EOS变化。结果在为期6个月的观察期,急性发作总例次EOS组为11例次,指南组为26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26)。平均每人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揿数/d、症状评分、PEF和FEV1、吸入激素用量,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痰EOS比值[中位数(25%-75%)]EOS组基线值为0.067(0.015,0.169),随访结束时为0.048(0.015,0.150),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明显降低(F=3.39,P=0.02);指南组分别为0.040(0.014,0.133)和0.045(0.012,0.236),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P=0.37)。结论根据痰EOS计数调整激素剂量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进一步改善病情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启动子-105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初步探讨此位点突变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11例COPD患作为病例组,97例无气流阻塞的其他患作为对照组,高盐沉淀法从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IL-13基因启动子-1055位点的多态性,通过对PCR产物测序,验证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的特异性。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LDgistic回归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分析此位点基因多态与COPD的相关性,分层分析此基因多态与吸烟的相互作用。结果 COPD组和对照组中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11.7%(13/111)和13.4%(13/97),P=0.713,应用Logistic回归排除年龄、性别、吸烟和合并其他疾病的影响后,P=0.244;采用分层分析方法对IL-13-1055位点TT基因型与吸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结果表明不吸烟样本中IL-13-1055位点TT基因型的OR值为0.40(95%CI:0.09~1.77),吸烟样本中增加到6.40(95%CI:1.62~25.39)。COPD患TT基因型与各临床表型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示,TT基因型与COPD家族史显正相关,OR值为7.67(95%CI:1.37~43.80)。结论 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IL-13-1055位点TT基因型吸烟发生COPD的危险性可能高于CC/CT基因型吸烟。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IL-13-1055位点TT基因型可能更易发生COPD。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气道炎症指标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近半年来未使用口服或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87例.进行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检查、诱导痰上清液检测白介素-8(IL-8)浓度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对所有患者病情分级状况和气道炎症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病情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分析急性发作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1)重度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IL-8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明显增高;(2)急性发作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ECP较缓解期明显增高;(3)中性粒细胞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呈负相关(r=-0.522,P<0.05);中性粒细胞与IL-8呈正相关(r=0.832,P<0.05);(4)ECP、EOS与FEV1、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r=-0.209,r=-0.189,P均>0.05;r=-0.289,r=-0.229,P均>0.05);ECP与EOS呈正相关(r=0.852,P<0.01);(5)中性粒细胞对重度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91%,EOS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阳性预测值为92.5%,ECP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阳性预测值98.5%.结论 (1)中性粒细胞、IL-8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重度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IL-8明显增高;(2)ECP、EOS与哮喘的急性发作有关,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ECP、EOS明显增高;(3)气道炎症指标可用于监测哮喘病情和调整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血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惠丽  姚婉贞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7):1070-1072
分析近期发表的中外文献,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血糖的相互关系.COPD和支气管哮喘对血糖的不同影响.COPD患者中炎症因子、红细胞改变、葡萄糖的代谢、低氧血症和恶液质等改变进行论证,阐明COPD易出现高血糖.高血糖是COPD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细菌室分离的SAU,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苯唑西林抑菌直径≤20mm为MRSA。结果5年共分离SAU1521株,MRSA890株,占SAU58.5%。SAU主要分布于急诊科255株(16.8%)、其他内科201株(13.2%);外科危重病房171株(SICU,11.2%)。MRSA主要分布于急诊科199株(22.4%);SICU148株(16.6%)和呼吸危重病房131株(14.7%)等。痰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最多,共725株(81.5%);其次为创伤口分泌物62株(7.0%)以及血液27株(3.0%);咽试子17株(1.9%);尿液16株(1.8%);胸腔引流液8株(0.9%);其他标本25株(2.8%)。最近3年门诊分离出MRSA菌株,主要来自痰液、尿液和伤口分泌物。MRSA对多种药物耐药,但对SMZ有较好敏感性,无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MRSA菌株;各科室分离的MRSA对多种抗生素均高度耐药。结论近5年中我院SAU尤其是MRSA分离率有所增加。MRSA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MRSA菌株。加强对SAU耐药性的监测,对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我国7省市城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天津市、重庆市和陕西省各抽取一个城市街道作为调查点,对≥40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询问既往是否被医生诊断过支气管扩张症、是否有呼吸症状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全国7省市城区共抽样≥40岁的居民14 337人,完成有效调查10 811人,调查应答率为75.4%。1.2%(135/10 811)的≥40岁居民曾诊断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其中男性为1.5%(65/4382),女性为1.1%(70/642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支气管扩张症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各地区间支气管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各地区间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值为22.116,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还显示,年龄越大、有呼吸疾病家族史、有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史、燃煤暴露、既往患慢性咽炎、肺结核、心脏病和肺癌与支气管扩张症相关;儿童时期感染≥2种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家族中≥2人患呼吸疾病的人群患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 我国城区≥40岁人群支气管扩张症患病多,其患病与年龄、有呼吸疾病家族史、有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史、燃煤暴露、既往患慢性咽炎、肺结核、心脏病和肺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氯酚伪麻缓释片(抗感冒药)治疗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n=118)给予氯酚伪麻缓释片,对照组(n=119)给予双扑伪麻片。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不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后2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3%和96.36%(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和11.82%(P>0.05)。结论氯酚伪麻缓释片治疗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具有明显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应用一定剂量的舒张支气管药物使狭窄的支气管舒张,以测定其舒张程度的肺功能试验,临床上常用于判断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亦称为"可逆试验".由于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安全性好,作为判断气道阻塞可逆性的客观指标,对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COPD等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用药疗效判断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非常苇要的作用.但由于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0.
中国七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COPD患者的牛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2-2004年对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等7个地区城乡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COPD横断面调查,对入选的2024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采用12个条目的 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评估生命质量,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70%者诊断为COPD.SF-12评分经秩转换后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别.采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同归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 与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心理成分评分分别为(56±7)分和(57±6)分,躯体成分评分分别为(46±9)分和(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42和453.960,P<0.05和P<0.01).COPD患者的心理成分评分主要受气促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合并疾病、性别和居住在城乡的影响;COPD患者的躯体成分评分主要受气促严重程度、合并疾病、性别、COPD分级、职业粉尘烟雾暴露史、年龄、文化程度和既往诊断COPD的影响.结论 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并与气促和疾病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和合并疾病密切相关.改善气促症状,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合并疾病,远离危险因素的暴露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