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向目的支气管置入单向活瓣,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耐受情况,2周后行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临床操作简便,所有实验动物均能良好耐受,无动物死亡。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支气管内置入活瓣可导致部分肺组织萎陷而达到减容的目的。结论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患病率及其易患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624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通过问诊、体检及肺功能检查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所有COPD患者进行X线正位胸片、12导联心电图检查。肺心病诊断采用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对肺心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检出COPD患者148例,总患病率为9.11%,其中男性为15.05%,女性为3.76%。148例患者中有139例进行了心电图检查,137例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通过心电图标准诊断肺心病21例,X线标准诊断4例,同时符合X线和心电图诊断标准的3例,共诊断肺心病28例。肺心病在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8.92%,占40岁以上人口的1.72%。肺心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2±11.84)岁,男25例,女3例。26例患者肺心病处于心功能代偿期,2例患者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肺心病在调查人群中的发病率增加。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肺心病患病率达到55.24‰。COPD患者大多数肺功能为Ⅰ级~Ⅲ级,以肺功能Ⅳ级发生肺心病的比率最高(33.33%)。在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中肺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小于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P<0.01)。但在有症状COPD组肺心病的发病率与咳嗽、咳痰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高,致使肺心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COPD的发病率,减缓COPD肺功能的下降,是预防肺心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万辉化痰止咳露镇咳效果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万辉化痰止咳露的临床镇咳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万辉化痰止咳露与佩夫人止咳露进行对照试验,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有中度以上咳嗽患者各30例。用药方法均为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用药周期3-7d。结果··:万辉化痰止咳露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与佩夫人止咳露比较,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思睡、便秘等,发生率很低,表现轻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万辉化痰止咳露具有确切的镇咳作用、良好的祛痰化痰效果及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气道功能与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的关系,探讨气道高反应性(AHR)变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2006年4月期间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疑诊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气道敏感性以引起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的乙酰甲胆碱(Mch)累积量表示(PD20);气道反应性以Mch剂量反应曲线斜率(DRS)表示,以FEV1下降率除以Mch累积量.以log10DRS作为因变量,以在50%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50%)和在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反映小气道功能,建立小气道功能指标与log10DRS之间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以log10DRS作为因变量,根据年龄、身高、FEV1%pred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决定系数(r2).将小气道功能指标加入此模型,重新计算r2,二者差异代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气道反应性中的作用.分别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选184例患者,男70例,女114例.PD20越低,Vmax50%和Vmax25%越低,反之亦然.PD20与log10DRS呈显著负相关(r=-0.874,P<0.01).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pred、Vmax50%、Vmax25%分别与log10DRS显著相关(r2值分别为0.062、0.097和0.085,P均<0.01).与年龄、身高、FEV1%pre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Vmax50%、Vmax25%引起气道反应性的变异程度分别占3.9%和2.6%.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Vmax50%与log10DRS显著相关,并且男性r2值高于女性.年龄≤25岁者女性Vmax50%、Vmax25%与log10DRS显著相关,r2值高于男性.而年龄在25~45岁患者男性Vmax50%、Vmax25%与log10DRS显著相关,r2值高于女性.当年龄>45岁时男性和女性患者Vmax50%、Vmax25%与log10DRS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小气道功能下降导致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4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101株,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病房,占33、2%(366/1101),其次为外科监护病房(27.3%)、外科(24.7%)、内科(8、5%)和急诊科(6.2%)等。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占87、8%,其次为伤口分泌物等。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在4年内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率在各科室之间有差异,以呼吸科ICU分离菌株耐药率最高,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以呼吸科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由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21例患者入选,病死率33.3%。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发生血流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平均14.5×10^9/L(4.77×10^9~36.01×10^9/L)。患者有手术史10例,中心静脉导管14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3例,原发感染灶不明10例(47.6%),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9例(42.9%),中心静脉插管来源的3例,其他感染灶包括外科伤口等2例。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PACHEⅡ评分高,死亡组菌株耐药性高于存活组。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被动吸炳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被动吸烟组,每组18只.被动吸烟组给予被动吸入香烟烟雾(CS)处理,对照组呼吸清洁空气.两组按照处理方式不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硫氢化钠(NaHS)、炔丙基甘氨酸(PPG)]相应分别下分为Con组、Naris组和PPG组,以及CS组、CS+NaHS组和CS+PPG组.4个月后取大鼠左肺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予评分,测定各组大鼠气道反应性,采用敏感硫电极测定血浆及肺组织H2S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蛋白表达.结果 CS组肺组织CSE蛋白表达较Con组增加(P<0.05).与Con组比较,NaHS组、CS组、CS+NaHS组血浆H2S含量显著增高,而PPG组明显降低(P均<0.05);与CS组比较,CS+NaHS组血浆中H2S含量显著增高,而CS+PPG组显著降低(P均<0.05).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on组比较,CS组大鼠气道壁炎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气道对乙酰胆碱(ACh)和氯化钾(KCI)的反应性增高;与CS组比较,CS+NaHS组气道壁炎症病理评分降低(P<0.05),气道反应性下降(P<0.05),而CS+PPG组气道壁炎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气道反应性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S能够减轻吸烟导致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内源性保护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卓  夏国光  姚婉贞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42-194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32例AECOPD患者进行诱导痰的细菌、真菌培养,以痰中的下呼吸道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病原菌感染的标准;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法检测呼吸道常见的7种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型、副流感病毒Ⅱ型、副流感病毒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结果合格痰标本32份,痰培养检出40株菌,其中22株菌量≥10^7CFU/ml,来自16例患者,其中单一菌感染者8例,混合菌感染者8例。G^+球菌占22.7%(5株),G^+球菌占13.6%(3株),G^+杆菌占50%(1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占22.7%(5株),真菌占13.7%(3株)。32份痰标本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病毒,全部为阴性。对这32份痰标本进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其中1份标本为副流感病毒Ⅲ型阳性,余均为阴性。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0.0%,痰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1%,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1%。结论AECOPD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茵分离率最高。AECOPD的诱导痰病毒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漫长的病程中,反复急性加重发作,病情恶化,呼吸功能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以致死亡。因此COPD急性加重的判定与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一、COPD急性加重的判断COPD急性加重是患者就医住院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是指原有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包括短期咳嗽、咳痰、痰量增加、喘息和呼吸困难加重,痰呈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的颜色变为黄色或绿色预示有细菌感染,有些患者会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Rodrignez Roisin认为病情恶化2 4h以上,且需要改变稳定期的常规治疗方…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治愈后患者的肺功能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治愈后病人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对 12例已治愈并出院 1个月左右的SARS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SARS治愈患者 ,男 3例 ,女 9例 ;年龄 2 1~ 62岁 ,平均 (3 1 0± 10 0 )岁 ;治愈出院时间 2 2~ 43d ,平均 (3 2 2±4 7)d ;肺功能结果 :肺活量 (VC) %预计值 (95 6± 19 0 ) % ;用力肺活量 (FVC) %预计值 (97 2±9 9) % ;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预计值 (97 5± 9 8) % ;FEV1/FVC(85 9± 5 6) % ;TLC %预计值 (10 2 4± 10 4) % ;RV/TLC(3 2 6± 5 0 ) % ;RV %预计值 (116 8± 2 5 0 ) % ;DLCO %预计值 (73 6±10 9) %。结论 SARS治愈后患者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弥散功能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