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带外支架环的e-PTFE人造血管是否可作为人工气管的主体材料。方法:①测定带外支架环的e-PTFE人造血管的弹性变形能力、抗纵向拉伸能力、径向支撑强度,并与犬颈段气管相比较。②用带外支架环e-PTFE人工血管替代实验犬颈段气管缺损,重建气道,术后观察实验犬的耐受性,以及纤支镜、CT、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带外支架环e-PTFE人工血管有效最大应力、有效最大伸长率、径向最大径向支撑力均优于犬自身气管节段。实验犬对植入e-PTFE带外支架环人工血管耐受性较好;带外支架环e-PTFE人工血管内壁未发现明显的内皮细胞生长,但在实验期内没有引起气道通气功能障碍。结论:带外支架环的e-TPFE人工血管是一种合适的人工气管假体材料。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安全性和经验。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漏斗胸患者267例,其中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85例,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1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 2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组手术时间(22.5min)较胸腔镜辅助手术组(35.1min)短(P<0.05),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是安全、有效的。该技术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易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ka I/II期和III/IV期两组,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WHO A/AB/B1组和B2/B3/C组,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等寻找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124例(90.5%)行全切手术,9例(6.6%)行姑息性切除,4例(2.9%)行活检术。Masaoka I/II期病例中手术全切率(100%)明显高于III/IV期病例的全切率(分别为67.9%和63.6%,P<0.001)。137例病例中总的5年、10年总生存率为71.4%和50.1%。Masaoka I/II期病例生存率明显高于III期、IV期病例(P<0.001);按照WHO分型,A/AB/B1型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2/B3/C型病例 (P<0.001);完全切除病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和活检病例(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年龄与预后相关。结论: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患者年龄是胸腺上皮肿瘤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与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经正中胸骨切口采用体外或体内转流手段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上腔静脉和/或其分支,然后直接修补或用生物材料、人工血管重建回心血液通道,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重建人工血管24根,生物血管5根。一根人工血管术后一个月完全堵塞,其余血管通畅。但生物血管横断面有缩小趋势。2例病人因肿瘤复发生存期不到1年,余20例病人仍然生存但其中一例复发带癌生存。结论在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中,经正中切口施行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的切除与重建,方法可行并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5.
改良胸部切口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们采用改良胸部切口行食管大部分切除、胃代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侵犯左房壁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行扩大左心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侵犯肺静脉根部及左心房壁的肺癌患者,在心耳钳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8例;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5例;在闭合器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11例。手术中同时切除相应肺或肺叶切除。【结果】在心耳钳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切除术中,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左心房壁切除术患者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次;闭合器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术患者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6(6~48)个月,1年生存率83.3%,2年生存率63.3%。【结论】对于侵犯肺静脉根部及左房壁的局部晚期肺癌,在闭合器辅助下行扩大左房切除术,避免术中使用体外循环技术,既保障手术安全,又减轻手术创伤,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采用双螺旋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AAD24例.其中11例手术治疗。结果AADCT表现为:(1)均未见典型主动脉夹层(TAD)的CT表现(无撕裂内膜片和双腔显示);(2)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假腔)达5~30mm;(3)平扫假腔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者分别为12例、8例和4例;(4)增强扫描假腔均无强化;(5)92%(22例)病变主动脉无明显受压改变;(6)随诊假腔有变化。AAD与TAD相同点:(1)发生部位同TAD发生部位一致;(2)4例见钙化内膜内移征象;(3)63%并发胸腔积液;(4)A型67%并发心包积液;(5)破口不易显示,与手术对照,破口显示率为36%。CT所示假腔内高密度者6例,手术为新鲜或较新鲜血块,混合存在于中膜和内膜之间,假腔内等低密度者为较陈旧血块5例。6例复查AAD吸收。结论AADCT主要特点是:无撕裂内膜片和双腔显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平扫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和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8.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正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随着对干细胞和肿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细胞和肿瘤细胞有很多共同特点,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肺癌肿瘤干细胞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HSP70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心肌细胞中HSP70的表达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12例(A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12例(B组)。两组病人于阻断主动脉前、阻断主动脉后20 min及开放主动脉后20 min,取右房心肌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的含量及化学比色法检测SOD活性、MDA的含量。结果:心肌细胞中HSP70的含量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B组HSP70的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手术过程中B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心肌细胞中HSP70呈低水平表达与其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及影像学表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已确诊为IAA的临床有影像学资料并参考文献复习。结果:IAA病人有否存活有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而血流动力学改变,又与其畸形组合、畸形严重程度有关。结论:IAA的畸形组合不同,其血流动力学亦不同,且影响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