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药物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药物治疗均能改善CFS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氧化应激机制及针刺背俞穴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束缚-游泳复合刺激造模,观察针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大鼠血清SOD、MDA及NO的含量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SOD水平显著下降(P<0.01),MDA、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针刺组能升高SOD水平,降低MDA、NO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通过拮抗大鼠氧化应激,能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抑肝扶脾、清热利湿法对广东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6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采用以抑肝扶脾清热利湿立法的方药易激灵2号随证加减;西药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丁片0.1 g/次,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0.5 g/次,每日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的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7个维度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西药组RP、BP、GH、RE 4个维度明显改善(P<0.01,P<0.05),RE、BP、GH、SF 4个维度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3个月,中药组RP、GH、RE、BP、SF、MH 6个维度明显改善(P<0.01,P<0.05),西药组RP、BP、GH、RE 4个维度明显改善(P<0.05),RP、GH、SF、RE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抑肝扶脾、清热利湿法治疗广东地区IBS-D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给药药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经皮给药药贴组,每组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豚鼠均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复制实验性过敏性哮喘模型.经皮给药药贴组采用大椎、肺俞、肾俞穴位贴敷治疗,地塞米松组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COX-2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各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COX-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皮给药药贴组、地塞米松组血清COX-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害,经皮给药药贴组支气管肺组织仅出现轻度病理改变.[结论]穴位贴敷经皮给药药贴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COX-2水平,从而对哮喘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治病.目前全球约有1.8亿人患有该病.近十年来,其发病率约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1],病死率也有上升趋势.细胞粘附分子目前正成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对三伏灸治疗哮喘缓解期病人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对三伏灸对哮喘患者的血浆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和血清IgE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讨三伏灸疗法治疗哮喘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76.
陈惠珊  黄佳容  唐纯志 《新中医》2023,55(4):148-151
落枕主要的病因病机是风、寒等外邪侵袭颈项部,阻滞经络,损伤经筋,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该病常见急性发病,病性以实证居多,病位在手太阳小肠经。而天宗穴既归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亦为阿是穴,针刺该穴位可迅速起到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从而解除后颈部肌肉的痉挛,缓解疼痛,使颈项部迅速恢复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观察卵巢早衰(POF)模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卵巢组织形态变化及TNF-α、Caspase-3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探讨卵巢早衰的生理病理变化及“阴三针”对卵巢早衰的改善、治疗作用。从而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阴三针”为治疗组方,为临床上电针延缓生殖轴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雷公藤多苷片45 mg/kg灌胃模拟出卵巢早衰小鼠模型,6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坤泰胶囊药物组与假电针组。干预3周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2、FSH、LH水平及下丘脑中β-EP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TNF-α、Caspase-3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F模型小鼠血清中FSH、LH升高,E2和下丘脑中β-EP显著下降,卵巢颗粒细胞层减少、生长卵泡和黄体减少及闭锁细胞增多,卵巢中TNF-α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给药药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经皮给药药贴组各12只,用卵蛋白致敏法制作实验性过敏性哮喘模型。经皮给药药贴组予穴位贴敷经皮给药药贴,地塞米松组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结果模型组豚鼠肺组织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皮给药药贴组、地塞米松组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经皮给药药贴组、地塞米松组MMP-9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经皮给药药贴可通过降低MMP-9水平,对支气管哮喘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9.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SOD、MDA、GSH-Px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 SOD、MDA、GSH- Px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损毁的方法建立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 SOD、MDA、GSH- Px。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内 SOD、GSH- Px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 P<0 .0 5 ,P<0 .0 1 ) ,而 MDA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 P<0 .0 1 ) ;电针及喜得镇组 SOD、GSH- Px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 P<0 .0 5 ,P<0 .0 1 ) ,而 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1 ) ,与假手术组比较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且电针与喜得镇组之间三者亦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电针升高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 SOD、GSH- Px水平、降低 MDA水平可能是其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他42只均采用4血管阻断法复制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针刺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背部双侧膈俞穴、脾俞穴和肾俞穴,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 Hz,1次/d,连续治疗15 d。尼莫通组模型大鼠给予尼莫通12 mg/kg,1次/d,连续15 d。治疗15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行为测试法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血浆CO含量,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缺血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实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显著性延长,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与其他3个象限无显著性差异,血浆CO和脑组织NO水平显著性升高。而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性缩短,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显著性多于其他3个象限,血浆CO和脑组织NO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结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性降低血浆CO和脑组织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