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21.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第四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第二,其中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预后很差。目前针对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出现了很多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本文对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行梳理,着重总结以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索发掘预防及治疗退变椎间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2只,假模组、实验组每组各24只,对假模组和实验组提取退变的髓核组织移植于L4/5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实验组予以丹参注射液灌胃。于第15d、30d各组分期处死,分别取 L3~6周围的神经根处理、切片、染色观察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神经根细胞变化明显,少数神经根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水肿减轻,雪旺细胞增多,部分核仁消失。丹参注射液可改善损伤神经根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减轻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所导致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或抑制炎症反应,对神经根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本院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照射野的选择,并对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和治疗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总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89.7%、总生存率为76.8%.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4%:77.1%,χ~2=19.95,P=0.000)和总生存率(80.9%:62.3%,χ~2=15.47,P=0.001).胸壁和锁骨上区域照射能提高患者的5年无胸壁复发生存率(96.8%:86.2%;χ~2=12.66,P=0.001)和无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生存率(97.7%:90.7%,χ~2=9.98,P=0.002),腋窝照射对5年无腋窝复发生存率无影响(98.4%:96.1%,χ~2=0.74,P=0.389).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χ~2=14.42,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0个(χ~2=21.60,P=0.000)和T_4期(χ~2=10.79,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照射部位可选择同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25.
图像引导放疗在58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图像引导放疗(IGRT)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近1年内采用IGRT的58例肺癌病例,其中左肺癌22例,右肺癌30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椎体转移1例.比较摆位前后IGRT数据,比较大体肿瘤体积(GTV)在IGRT图像与模拟定位CT图像的变化.结果 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0.02±0.26)、(-0.14±0.49)、(-0.13±0.27)cm和旋转轴上的分别为-0.15°±1.59°、-0.01°±1.50°、0.12°±1.08°.15例IGRT图像显示GTV有移位,其中左上肺最多见有5例.向腹方向移位9例,4例为左上肺病变.23例疗中GTV缩小,其中右上肺10例,左上肺5例.16个病变有在右方向上缩小,其中右上肺7个.22个病变均呈非对称性缩小,GTV平均缩小4.9 cm3.GTV缩小时放疗剂量为4~46 Gy,其中9例为20~30 Gy.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IGRT观察到25.9%GTV有移动,44.2%疗中GTV缩小,何时进行靶区修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以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为例,介绍平台总体框架,包括软件架构、业务架构和发展规划,阐述互联网医院运作流程以及功能设计,包括网站诊疗、医患服务和医联体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7.
在分析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现状的基础上,搭建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系统的特性、主要功能及其优势,该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后勤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实施成本控制,提高医院后勤保障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经典的组织学三联征诊断法和荧光原位杂交(PCR)法在提高石蜡包埋组织弓形虫淋巴结炎确诊率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4月至2009年9月诊断的46例符合组织学三联征形态改变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采用半嵌套式PCR方法 对提取DNA进行弓形虫基因组的片段扩增;另选取30例组织中可见三联征中的二个或一个特征的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组织学三联征组PCR阳性率为76.1%(35/46),对照组阳性率仅为10.0%(3/30,P<0.01);组织学三联征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灵敏度为92.1%(35/38),特异度为71.1%(27/38);PCR法的阳性预测值为76.1%(35/46),阴性预测值为90.0%(27/30).结论 经典的组织学三联征对于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特异性很强,但敏感性较低,且易漏诊部分非典型病例.在组织形态改变的基础上结合半嵌套式PCR对刚地弓形虫基因片段的检测可大大提高检出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高血压、心绞痛、脑血管意外、酒精性心肌病、多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本文就饮酒诱发心律失常5例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5例病人均系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3例因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在门诊急诊科留诊行心电监护观察。另2例因考虑心肌炎和冠心病住院治疗。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47岁。饮酒量为白酒75~300g。信饮酒后至心律失常出现时间为30 min~2 h。3例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2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先后两次发作,间隔时间为7个月,发作终止后可见预激波,为A型预激综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1376例Ⅰ、Ⅱ期(T1-2N0-1/T3N0)单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930例(67.6%)同时接受化疗,先放疗后化疗 517例,先化疗后放疗 413例。1055例(76.7%)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86例(39.6%) HER-2阳性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55个月,10年样本量 90例。全组5、10年OS率分别为98.6%和91.5%,DFS率分别为94.6%和82.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6)、T分期(P=0.006)、N分期(P=0.004)、脉管癌栓(P=0.038)和放疗距手术时间(P=0.048)是DFS独立预后因素。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44)和ER水平(P=0.026)是D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疗效满意。影响DFS率的因素包括年龄、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和放疗距手术时间。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的DFS率和N分期与E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