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含量和循环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观察,探讨PON-1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45例CRF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ON-1活性、ox-LDL、MDA含量和GSHPx,分析PON-1活性与ox-LDL、MDA、GSHPx之间的关系。结果CRF患者血浆PON-1活性(122.3±23.1)kU/L,ox-LDL(832.0±256.2)μg/L,MDA(18.3±7.1)μmol/L,GSHPx(144.5±31.1)U/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75.6±28.2)kU/L,(455.2±178.3)μg/L,(8.2±5.1)μmol/L,(248.1±79.3)U/L。PON-1活性与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ox-LDL与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ON-1活性与GSHPx呈正相关(r=0.811,P〈0.001),与ox-LDL、MDA呈负相关(r=-0.842,P〈0.01;r=-0.745,P〈0.01)。结论在CRF中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PON-1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能力机制参与了CRF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TPP1受到抑制后,对端粒保护蛋白1a(Pot1a)和端粒保护蛋白1b(Pot1b)在端粒上的定位及其对端粒保护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样细胞内源性TPP1的表达后,采用免疫荧光/端粒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外源性Pot1a和Pot1b在端粒上的定位,通过端粒末端脱氧尿嘧啶转移酶法检测TPP1降低后对染色体末端保护功能的影响,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的P53水平和P21含量。结果TPP1受到抑制后大约65%的MEF细胞中Pot1a和Pot1b不能定位在端粒上,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5%(t=10.96,P〈0.01);TdT—FITC检测结果显示,大约50%的细胞在TPP1受到抑制后出现TdT—FITC阳性,其中90%的TdT—FITC阳性信号出现在端粒上,而在空载体对照组TdT—FITC阳性细胞为4.7%(t=14.37,P〈0.01),位于端粒上的TcdT—FITC阳性信号〈3%(t=17.59,P〈0.01);β-gal染色(细胞衰老的特征性标志)结果显示,在TPP1受到抑制后β—gal阳性细胞率分别达25.7%和22.0%,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的1.7%(t=18.23,P〈0.01;t=16.9,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TPP1受到抑制的细胞导致P53^ser18磷酸化,P2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TPP1是Pot1a和Pot1b定位在端粒上必需的,抑制TPP1导致染色体末端失去保护功能并诱导P53依赖的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73.
丙硫咪唑商品名肠虫清,一般采用两片(400mg)驱治肠道线虫。但常用剂量驱除鞭虫效果不理想,且差异甚大。为此我们采用丙硫咪唑增加剂量、延长疗程的方法,与噻嘧啶比较,在四川合江县中音乡流石村进行了现场观察。治前及治后半月均采用方口园底盒饱和盐水漂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性能。方法对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WBC的批内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干扰实验进行评价。选择100例阳性尿样本分别用以上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WBC,并将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7.0%、5.8%、6.3%、3.2%,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04%、0、0.09%;检测WB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9.8%、8.2%、4.9%、5.9%,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41%、0、0.12%。当RBC在0~15 000个/μl、WBC在0~10 000个/μl范围内时,四种尿沉渣分析仪的测定值与理论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UF-500i、FUS-200修饰后、IQ-200修饰后、AVE-764B修饰后的RBC及WBC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和结晶会干扰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RBC和WBC的检测结果。结论 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RBC和WBC的精密度高、线性好、携带污染率低,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初筛,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75.
采用阿苯达唑400mg/d×3d、400mg/d×5d和噻嘧啶1500mg/d×3d、1500mg/d×5d治疗肠道线虫感染者720例。治后半月检查,钩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8.6、98.6、86.2和93.5%;蛔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5、98.2、92.9和96.3%;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6.4、89.0、68.9和67.0%。钩虫卵减少率均在98.0%以上。治后半年复查,各组钩虫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虫种由治前美洲钩虫为主,转为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结果显示,回升的原因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引起,而阿苯达唑400mg/d×3d和400ms/d×5d控制钩虫感染回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检测丹参体外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丹参处理RA FLSs 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RA FLSs的增殖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百分率。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丹参处理RA FLSs 24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并在一定丹参浓度范围内(0~1.56 mg/ml)呈现剂量相关性,当丹参浓度达到1.56 mg/ml时,细胞增殖抑制达到平台期。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丹参处理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比较,在丹参浓度为0.195 mg/ml时差异不明显,当丹参浓度为0.39 mg/ml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在体外抑制RA FLSs增殖,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丹参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bcl-2和bax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方法关节液原代培养获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0,0.195和0.39 g/L的丹参作用24 h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保存,采用rt-PCR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以丹参浓度为0(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0.55±0.27)作为溶剂对照组,bcl-2的表达在丹参浓度为0.195 g/L时(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0.53±0.35)没有显著性差异(P=0.468),当丹参浓度达到0.39 g/L时,bcl-2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25±0.17)显著性降低(P<0.05);bax的表达在2种丹参浓度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丹参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bcl-2的表达,从而通过降低bcl-2/bax的值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起始密码子(Fok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SLE组χ2=7.883,P=0.019;健康对照组:χ2=7.288,P=0.026).VDR FokI多态性等位基因F和f的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8.8%和51.2%,在SLE组分别为60.9%(χ2=10.39,P=0.001)和39.1%(χ2=10.39,P=0.001);F等位基因个体发生SLE的比值比(OR)为1.630(95%CI=1.210~1.1%,χ2=10.39,P=0.001).基因型FF、Ff和ff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5.4%、46.9%和27.7%,在SLE组中分别为42.8%(χ2=11.417,P=0.001)、36.2(χ2=4.251,P=0.039)和21.0%(χ2=2.187,P=0.139);FF和Ff基因型个体发生SLE的OR分别为2.200(95%CI=1.385~3.493,χ2=11.417,P=0.001)和0.641(95%C1=0.419~0.979,χ2=4.251,P=0.039).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SLE患者之间疾病活动性积分(SLED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但与FF和ff基因型SLE患者对照,Ff基因型SLE患者中浆膜炎的发生率更高(P=0.001),而且具有更高阳性率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P=0.001)、抗Sm抗体(P=0.047)和抗组蛋白抗体(P=0.001),但皮疹发生率较低(P=0.005).结论 VDR FokI多态性位点F等位基因和F/F及F/f基因型与SLE发病易感性有关,而且F/f杂合子患者更容易发生浆膜炎和产生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80.
双试剂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铬天青B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直接测定法。方法在pH4.5的条件下,结合铁从转铁蛋白释放,铬天青B与血清中的铁和过量的铁标准液发生显色反应,再加入碱性缓冲液,在pH7.8的条件下,转铁蛋白从铁和铬天青B复合物中吸引铁与其结合,溶液的吸光度值下降与血清总铁结合力浓度呈正比。对反应条件和方法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0nm,线性可达130.0μmol/L,回收率为98.3%~99.2%,批内变异系数为2.7%,批间变异系数为3.8%,与碳酸镁作吸附剂的手工比色法比较有良好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0.994X 0.40,r=0.993。70例健康成人血清总铁结合力含量为51.3~76.3μmol/L。结论该法试剂稳定,具有操作快速、灵敏、简便和结果准确等优点,适宜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手工测定和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