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可降解交联剂交联乙烯基吡咯烷酮对兔角膜组织的生物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乙烯基吡咯烷酮植入兔角膜囊袋内3个月,观察生物材料在角膜内生物学反应。结果 可降解交联剂交联乙烯基吡咯烷酮合成材料植入兔角膜囊袋3个月,生物相容性良好,材料逐渐降解,材料内有胶原和角膜基质细胞长入。结论 新型可降解交联剂交联乙烯基吡咯烷酮合成材料植入后未见兔角膜有明显的炎症反应,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可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2.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典型的非晶态聚合物;共聚物的亲水性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和粘附效率均明显优于PLGA。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对壳聚糖支架进行水化处理后的物理性能及溶剂对酶蛋白分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NaOH、氨水、乙醇、丙酮对壳聚糖支架进行水化处理.检测孔隙率、力学强度、支架形貌及酶活性.结果 以氨水水化处理后各指标较理想.结论 支架材料的后续处理过程宜采用氨水对材料进行水化处理.  相似文献   
34.
聚乳酸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可降解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是由于其表面亲水性差,影响了细胞的黏附和生长。为了提高聚乳酸材料表面的细胞相容性,首先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L-乳酸(PLLA)膜材料,然后采用氨等离子技术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处理条件对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PLLA膜的亲水性基团和表面平均粗糙度明显增加。最后研究了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成骨细胞在处理后的材料表面的黏附和生长较改性前有了很大提高,细胞能够更快地进入细胞分裂周期。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的降解过程,内容包括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 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并证实材料理化特性适合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与支架间有良好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36.
背景: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材料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与蛋白、细胞反应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膜表面蛋白黏附和细胞活性。方法:将不同配比的壳聚糖/聚己内酯混合溶液旋转涂膜法成膜。分别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滴形分析仪、石英晶体天平和MTT比色法测量膜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蛋白吸附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膜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蛋白吸附和细胞增殖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壳聚糖和聚己内酯的质量配比。细胞在壳聚糖膜上具有较好的伸展形态,在聚己内酯膜上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7.
摘要 背景:聚左旋乳酸材料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具有三维模板作用,为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提供场所。 目的: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多孔聚左旋乳酸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制备聚左旋乳酸多孔支架材料。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鉴定及诱导成骨,ALP染色检测骨向分化。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聚左旋乳酸材料复合培养,MTT及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材料复合情况,应用矿化诱导7 d的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兔大腿肌袋模型观察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能力。4周后应用组织学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聚左旋乳酸多孔支架材料复合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增殖未受影响,扫描电镜示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吸附、生长良好。体外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向诱导后ALP染色阳性。矿化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左旋乳酸材料植入动物4周时,形成明显的块状组织,质地坚硬。组织学检查见新形成的组织有成骨细胞及其周围有血管长入。提示聚左旋乳酸多孔材料对种子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影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与聚左旋乳酸多孔材料复合体可在异位形成骨组织。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生物相容性;异位成骨;兔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08  相似文献   
38.
背景:微球型注射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常存在体内成型困难和微球游走等问题。 目的:探讨利用静电作用力将负电性海藻酸钙微球与正电性壳聚糖微球贴附在一起制备自组装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用乳化内部凝胶法制备表面带负电荷的海藻酸钙微球,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表面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光学显微镜分析微球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仪测定微球的表面电位;将两种带电荷微球的悬浮液混合在一起制备自组装支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间的静电贴附情况,并对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与结论:海藻酸钙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2.5 μm,表面电位为-23.5 mV,壳聚糖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1 μm,表面电位为+9.8 mV,两种微球表面光滑,成球性良好;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小粒径的壳聚糖微球能够将海藻酸钙微球贴附在一起,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随微球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壳聚糖微球与海藻酸钙微球质量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壳聚糖微球与海藻酸钙微球质量比为2∶1时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最佳。提示正电性的壳聚糖微球可将负电性的海藻酸钙微球贴附在一起而形成自组装型支架。 关键词:静电作用;海藻酸钙;壳聚糖;贴附;自组装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13  相似文献   
39.
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0.
陈滨  周长忍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14-3015,I001
目的 探讨复合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聚乳酸与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复合经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并以X线,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工程化骨表现出较强的成骨能力,在12周时以基本修复羊胫骨3cm的骨抽损。结论 展示出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