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53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羧基肽酶-H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羧基肽酶—H自身抗体(CPH—Ab)阳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初诊为T2DM患者545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85例,健康对照123例进行CPH—Ab测定,同时检测T2DM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比较各组CPH—Ab的阳性率以及T2DM中依据CPH—Ab、GAD—Ab划分的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CPH—Ab和GAD—Ab。结果 CPH—Ab阳性率在T2DM患者(5.5%,30/545)高于T1DM患者(0%,0/85)和正常对照(0.8%,1/123)(P<0.05),30例CPH—Ab阳性的T2DM患者只有1例同时GAD—Ab阳性。CPH—Ab在低体重(BMI<21kg/m^2)者中的阳性率较高,且该抗体阳性的患者具有起病年龄跨度大、病程较长、低体重、易发生酮症等特点,其空腹C肽介于GAD—Ab阳性与两种抗体(GAD—Ab和CPH—Ab)均阴性的T2DM患者之间,反映代谢综合征的指标水平较低(包括较低的BMI、血压和甘油三酯),而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较高。结论 CPH—Ab阳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介于经典的LADA(GAD—Ab阳性)与T2DM患者间。CPH抗体检测是LADA诊断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42.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女性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 (BMD)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骨密度仪 ,测定 2 14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110 1例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的 BMD。 结果  DM患者各年龄段组腰椎及髋部各区域 BMD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DM组的 BMD与病程无相关性 [r=- (0 .0 9~ 0 .0 1) ,P均 >0 .0 5 ]。 T2 DM组和对照组各部位 BMD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 [r=- (0 .4 2 2~ 0 .70 5 ) ,P均 <0 .0 1]。年龄≥ 5 0岁的 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为 2 1.9% ,低于对照组的 31.4 % (P<0 .0 5 ) ;2组之间不同骨骼部位的 OP总体患病率 T2 DM组为 (2 2 .9±14 .9) % ,对照组为 (2 5 .4± 15 .6 )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女性 T2 DM患者 ,不同部位的BMD及 OP患病率与女性健康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43.
谷氨酸脱羧酶预防NOD小鼠胰岛炎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谷氨酸脱羧酶 (GAD)预防NOD小鼠胰岛炎和糖尿病(DM) 〔1,2〕的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探讨GAD在预防NOD鼠胰岛炎过程中 ,对胰岛 β细胞凋亡和Fas及其配体FasL及bcl x表达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NOD小鼠 ,GAD ,动物实验及胰岛炎的检测方法均同先前报道〔1〕。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抗Fas、抗FasL、抗bcl x抗体、生物素标记羊抗鼠IgG(1/30 0 )和ABC试剂 (1/5 0 0 )均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二氨基联苯胺由瑞士进口分装。1.β细胞凋亡计数 :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凋亡细胞 ;用ABC免…  相似文献   
44.
吲达帕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吲达帕胺(indapamide)2.5~7.5mg/d或双氢氯噻嗪50~75mg/d治疗10例中枢性尿崩症,治疗后第3天患者日尿量减少近一半,尿渗透压增高1倍多,治疗后第6天上述指标无进一步改善,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吲达帕胺治疗期间,血压和血清电解质未见明显变化。双氢氯噻嗪治疗后血钾下降。提示吲达帕胺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1,25D3)对经典1型糖尿病(T1DM)Th1/Th2比值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6例新发病、GAD-Ab阳性的T1DM患者,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C);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VDR蛋白的表达;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斑点法定量检测GAD65反应性分泌IFN-γ、IL-4细胞,分别代表Th1、Th2细胞.结果 (1)T1DM的PBMC胞核表达VDR;(2)T1DM组Th1、Th2、Th1/ Th2均值分别为18.0、3.0、6.0,NC组为2.5、3.5、0.71,T1DM组1,25D3作用后则分别为5.6、4.5、1.22,溶剂(无水乙醇)对照组分别为1.5、3.2、4.8.T1DM组的Th1及Th1/Th2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与溶剂组比较,T1DM组1,25D3作用后的Th1及Th1/Th2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间的Th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D3对T1DM患者的GAD65反应性分泌IFN-γ的Th1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显著改善Th1/Th2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46.
背景 研究表明糖尿病状态可加倍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还有证据提示,对健康老年进行有效血糖控制可帮助保持其认知能力,尤其是与海马相关的认知功能(例如,痴呆患者常见降低的情景记忆能力)。以下研究是探索血糖与痴呆风险相互关系的最新证据。  相似文献   
47.
由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主办的“第八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于2013年4月27~28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本届论坛是在前7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再次召开的糖尿病免疫学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IAA发现者Diabetes杂志副主编、美国华盛顿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Jerry Palmer教授,欧洲Action LADA主席、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糖尿病中心David Leslie教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糖尿病免疫学协会秘书长、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Carani B Sanjeevi教授,美国耶鲁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Li Wen教授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内分泌科F.Susan Wong教授等,以及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近1000名代表到会交流.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诺和平1天1次注射研究(Study of Once-daily LeVEmir®,SOLVETM)是一项为期24周、多中心、开放的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价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起始加用每天1次地特胰岛素(诺和平®)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来源于SOLVETM国际研究的中国结果。共有3272例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参与研究的医生处方地特胰岛素,并在基线和治疗后12周、24周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入选的3272例患者年龄(56.2±10.8)岁,糖尿病病程(7.1±5.2)年,基线BMI(25.3±3.3)kg/m2。治疗期间未观察到重度低血糖事件和夜间重度低血糖事件。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基线的(8.33±1.69)%下降到(7.16±1.18)%,空腹血糖(FPG)从(9.52±2.59)mmol/L下降到(6.84±1.42)mmol/L,全天7个时点血糖全面改善,HbA1c<7%的患者达标率为49.1%。患者平均体重下降0.15 kg。
结论 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未观察到重度低血糖事件,同时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达标率,且对体重影响为中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诱因、危险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截趾/肢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重型糖尿病足和截趾/肢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175例,女性109例,82.4%的患者年龄>50岁,77.5%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86.5%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糖尿病足溃疡好发于足趾,烧/烫伤是最常见诱因,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4.8%,多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Wagner 3~5级(重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均低于Wagner 0~2级(轻型)患者(P<0.05),而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轻型患者(P<0.05),重型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和混合感染,截趾/肢都发生在重型糖尿病足患者中.截趾/肢患者的血清ALB、TC、HDLC均低于非截趾/肢患者(P<0.05),而HbA1c、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截趾/肢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高(OR=1.093,95% CI为1.012 ~1.180)是发生重型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HDLC(OR =0.388,95%CI为0.162~0.931)是其保护性因素;HbA1e(OR=1.411,95%CI为1.077 ~1.849)、下肢动脉闭塞(OR =6.114,95%CI为1.202~31.094)为糖尿病足截趾/肢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多发生在血糖控制差、病程长、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常有诱因和病原菌感染.感染是重型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血糖控制差,特别是下肢动脉闭塞增加糖尿病足患者截趾/肢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
糖尿病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最近全国抽样调查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2%,较15年前上升了4.8倍。我们调查长沙市糖尿病患病率为3.5%,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2.6%。如此众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