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包被膜的集落挖掘法方法,探讨其在抗人肝癌噬菌体抗体库筛选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吸附-洗脱-扩增”将抗人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亲和富集1至4轮,再用集落挖掘法和随机挑取法检测每轮库菌克隆,筛选出能与肝癌细胞结合的阳性克隆,计算阳性克隆比例(即阳性克隆出现频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经1至4轮亲和富集后,集落挖掘法检出阳性克隆的频率分别为:0.3%、5.1%、11.5%、69.7%,而随机挑取法检出的频率分别为:0%、4.2%、8.3%、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检出的阳性率一致,但前者一次检测的克隆量大、检出阳性克隆的绝对数多。 结论: 集落挖掘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速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2.
以往的咨询模式因为其目的的泛化、手段的僵化、主体的物化,在面对医学生时逐渐显示出一些局限性。生命哲学建立在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投入情感,尊重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从而,在咨询双方中构建主体间性。进而收到理想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7例SMAA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院内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疾病相关病死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17例病人中,6例接受了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技术成功率100%。11例接受腔内治疗,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0.9%。病人中位住院时间12(4~71)d,无院内死亡。1例开放手术病人因术中切除部分胰腺组织,术后出现胰漏;1例腔内治疗病人术中造影存在少量内漏,后随访消失。17例病人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8(12~108)个月。1例病人术后发现瘤体增大,再次收入院造影显示为Ⅱ型内漏。1例腹腔多发动脉瘤病人术后64个月出现左肾血肿,肾动脉瘤破裂,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术。随访过程中,无SMAA相关性死亡发生。结论 SMAA罕见,一旦破裂死亡风险较高。术前应进行详细的CT血管造影评估,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对SMAA均安全、有效,需根据病人情况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34.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通气方式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口咽部或是呼吸机部件生物污染、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以及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各危险因素的监测,能降低VAP的并发率。  相似文献   
35.
激素诱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14例(23眼)因全身或眼病而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或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症状为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眼底病变均在后极,分为3类:1个或2个泡状半透明视网膜浅脱离;1个或几个视网膜下黄白色渗出,可伴有下方视网膜脱离;大泡性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下灰白色纤维素渗出。所有病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后极均见1个或多个色素上皮渗漏点或斑。相干光断层扫描都显示黄斑区神经视网膜脱离或伴有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这些都符合CSC体征。停用激素后,视网膜在2~10个月内渐复位。其中,浆液性脱离及视网膜下黄白色渗出病例视力恢复良好,达0.5以上;大泡性视网膜脱离最差,在0.1以下。本文详细描述了激素治疗中出现的视力下降情况,并讨论了如何区分是激素用量不足还是激素诱发了CSC。(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2-5)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为眼弓蛔虫病的50例患者(眼弓蛔虫病组)、就诊于耳鼻喉科的152例患者(血清对照组)及就诊于眼科的70例其他病患者(眼内液对照组)纳入研究.眼弓蛔虫病组收集房水样本28份,玻璃体液样本22份,血清样本50份;血清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152份;眼内液对照组收集房水样本46份,玻璃体液样本2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受检者眼内液及血清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同时对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进行配对检测,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的差异.结果 眼弓蛔虫病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68.00%,U值为20.42±17.01;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00%,U值为25.72±23.04.血清对照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63%,U值为2.37±2.71;眼弓蛔虫病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血清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62,P=0.000).眼内液对照组未见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U值为0.69±0.34;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眼内液特异性IgG水平较眼内液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20,P=0.000).眼弓蛔虫病组50例患者中,血清及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均为阳性者28例,占56.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者6例,占12.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16例,占32.00%.血清与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0,P=0.028).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配对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的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高于血清样本,占64.00%.结论 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相对于血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眼内液与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共同检测可能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岳阳市不同职业人群中过劳症状和程度的流行现况,为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0年3~5月间,采用问卷填答方式,对2 933名岳阳市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29.38%受访者为过度疲劳危险者,12.47%的被调查者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有49.34%的被调查者应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注意;45岁及以后者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处级和员级受访者发生过劳的危险高于科级;雇主发生过劳死的危险性最高.结论 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各职业人群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降低CFS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3例PIOL患者24只眼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眼部表现.除常规眼科检查外,屈光间质清楚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所有患者行诊断性玻璃体手术,其中经玻璃体细胞病理分析确诊11例,视网膜活检确诊1例,后期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科活检确诊1例.结果 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5.7±12.6)岁.单眼发病2例,双眼发病11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IOL者9例16只眼,占患眼的66.7%;单纯PIOL者4例8只眼,占患眼的33.3%.患者视力为光感~1.0.孤立性玻璃体炎型PIOL 14只眼,占58.3%;玻璃体视网膜型PIOL 10只眼,占41.7%.FFA检查发现,孤立性玻璃体炎型PIOL无异常表现;玻璃体视网膜型PIOL均有广泛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病变.OCT检查发现,孤立性玻璃体炎型PIOL无异常表现;玻璃体视网膜型PIOL的RPE和Bruch膜之间呈强反射.结论 PIOL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双眼发病居多;玻璃体视网膜型存在广泛的RPE病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中的抗凝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活动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VTE患者。分别采用利伐沙班或LMWH进行抗凝治疗。对患者随访90天,观察疗效、治疗过程有无复发及出血,并对总有效率、复发及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组67例患者。LMWH组37例,其中男16例(43.2%),年龄38~84岁;利伐沙班组30例,其中男12例(40.0%),年龄45~8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在有效性(P=0.699),复发事件(P=0.774)、出血事件(P=0.490)及不良事件(P=0.4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抗凝作用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