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筛选调控心肌纤维化的Notch信号相关miRNA。方法分离和培养SD大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CFs),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γ-分泌酶抑制剂(γ-secretase inhibitor,DAPT)抑制Notch信号通路,miRNAs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miRNA的表达,筛选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miR-21、miR-23b、miR-140反向序列抑制剂抑制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CFs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筛选出14个可能调控心肌纤维化的Notch信号相关miRNA,其中上调2个,下调12个。miR-21、miR-23b抑制剂可明显抑制CFs增殖(P<0.05),提高Vimentin表达(RQ=2.52、1.86,均P<0.001),降低α-SMA表达(RQ=0.50、0.74,均P<0.001)。结论 miR-21和miR-23b能够特异性促进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Ebstein’s Anomaly又名三尖瓣下移畸形,为三尖瓣环向心室侧移位累及三尖瓣和右心室的一种少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自1866年Wilhelm Ebstein首次报道后,直至1949年方在临床上获得诊断,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该畸形作了细致周密的研究,本文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34例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双瓣膜替换术的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De Vega成形术15例、Kay成形术8例、Carpentier成形环植入术11例.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再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34例患者中17例无反流,15例轻度反流,仅有2例中度反流,无重度反流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为Ⅰ~Ⅱ级.结论 双瓣膜替换术同期矫治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术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表达HIF1α的A549细胞系.方法 以NCBI人HIF1α基因编码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法扩增HIF1α.酶切回收的HIF1α片段与制备的慢病毒载体HBLV-RFP-Puro重组反应.PCR和基因测序鉴定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和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好的病毒经过滤、浓缩后,利用稀释计数法测定病毒滴度.制备好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采用药物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转染及筛选效果.结果 PCR扩增HIF1α片段经鉴定成功,重组质粒经PCR、基因测序鉴定构建成功.成功包装获得高滴度LV-HIF1α.LV-HIF1α感染A549细胞后经药物筛选,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带有红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HIF1α组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病毒载体介导HIF1α稳定表达的A549细胞系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一站式"复合技术(Hybrid)治疗8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冠心病患者用hy-brid技术进行心肌再血管化,所有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其中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肾功能不全2例、心功能不全3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存在75%~100%狭窄,同时伴有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70%~98%狭窄。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0.41~0.62(0.55±0.16)。结果全组无死亡、出血、脑卒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时间1.6~2.7(1.7±0.9)h;气管插管时间5~13(7.8±2.9)h;胸腔24 h引流量为65~410(213.4±189.3)mL;ICU滞留时间1~2(1.4±0.5)d;术后住院5~9(5.7±1.9)d。随访0.7~2.7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无再次手术。结论"一站式"复合技术(Hybrid)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更多的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mG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家三甲医院胃肠肿瘤诊治中心共入组42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mGC患者,采用多中心、单臂、开放研究方式.治疗方案:每天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850 mg,顿服.28 d为1个周期,所有入组患者至少口服1周期纳入研究.每2周期进行评价,如出现3~4度不良反应,首次药物减量至750 mg/次,再次出现3~4度不良反应,再次将药物减量至500 mg/次,如不能耐受则终止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服用1~4周期,最终4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PFS为4.0个月(95%CI为2.85~5.15个月).中位OS为4.50个月(95%CI为4.03~4.97个月).2周期后评价局部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29例、疾病进展(PD)9例、DCR 78.57%、ORR 9.52%.4周期后评价完全缓解(CR)1例、PR 7例、SD 16例、PD 9例、DCR 57.14%、ORR 19.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继发性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腹泻、呕吐、皮肤黏膜改变,转氨酶升高等.因3度以上不良反应药物减量1次为9例,减量2次为4例.不良反应以继发性高血压、转氨酶升高及手足综合征为主,发生率分别为35.71%、45.24%、40.48%.发生3度以上不良反应例数最多者为继发性高血压与转氨酶升高,均为3例,发生率为7.14%,在1~4度总不良反应中的比例为20.0%.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mG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在进行积极的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36例)和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36例);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分数,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5.27±69.65)ml,平均手术时间为(131.53±25.27)min,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为(178.36±53.41)ml,(98.77±19.86)min,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04,6.1157,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为(25.97±2.58)分,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患者的(24.14±2.27)分(t=3.1951,P<0.05)。术后共有3例患者发生创口感染,其中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2例,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1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患者。 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相较之下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临床可考虑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此手术方法,但此次分析目前仍存在病例数较少的局限性,且仍需继续随访,观察远期有无并发症、后遗症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意义。方法:对59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全部释放成功,无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高滴度大鼠N1ICD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N1ICD)及N1ICD慢病毒干扰载体(LV-N1ICD-shRNA)。方法以
大鼠cDNA文库为模板,PCR法扩增N1ICD,通过定向克隆构建pGC-FU-N1ICD-3Flag穿梭质粒;设计4对N1ICD-shRNA寡核
苷酸序列,以构建GVC112-N1ICD-shRNA干扰质粒,将pGC-FU-N1ICD-3Flag 和GVC112-N1ICD-shRNA共转293T细胞,检
测Flag 的表达,筛选理想的GVC112-N1ICD-shRNA 干扰质粒。将pGC-FU-N1ICD-3Flag 或GVC112-N1ICD-shRNA 与
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293T细胞,以包装LV-N1ICD和LV-N1ICD-shRNA,分别利用Real-time PCR、药物筛选法进行病
毒滴度测定。LV-N1ICD及LV-N1ICD-shRNA分别感染H9c2 心肌细胞,利用CCK-8 检测细胞活力。结果pGC-FU-N1ICD-
3Flag和GVC112-N1ICD-shRNA质粒经PCR、基因测序及Western-blotting验证构建成功,与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293T
细胞后,取上清浓缩,分别获得高滴度LV-N1ICD 和LV-N1ICD-shRNA。LV-N1ICD 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活力,
LV-N1ICD-shRNA可降低心肌细胞活力。结论LV-N1ICD和LV-N1ICD-shRNA包装成功,具有Notch1信号通路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