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RASSF1A及RPRM甲基化在广西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0例临床上经病理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癌组)和2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RASSF1A及RPRM甲基化的状态,建立广西肺鳞状细胞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谱式。结果肺癌组RASSF1A及RPRM甲基化率分别为83.3%(25/30)和70.0%(21/30),对照组分别为0和10%(2/20),P均〈0.01。结论RASSF1A及RPRM基因DNA甲基化状态的检测有助于准确诊断肺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62.
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原因,探讨降低围术期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26例;年龄20-65岁(45.5±11.6岁)。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其中37例行中低温(26-28℃)心脏停搏手术,17例行浅低温(31-33℃)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围术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死亡15例,手术死亡率1.78%(15/845);其余39例患者的死亡时间为术后3h-106d(8.2±17.2d),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不能停CPB、心脏及主动脉出血、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良好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将 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5例 ,体外循环 (CPB)15 0min。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内皮素 (ET)。结果 转机后ET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90min至CPB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阻断主动脉后 6 0min至CPB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min ,主动脉开放 30min及CPB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减少了ET的合成及释放 ,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5.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风心和先心二狭二闭,或合并主狭主闭的患者,施行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中二尖瓣置换术,观察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心跳组术后24h的平均动脉压(MAP)比心停组高;心跳组术后24h中多巴胺的用量比心停组少,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我们认为心跳组的心肌保护效果比心停组好。  相似文献   
6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实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3.7~1994.4,给26例风湿性或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或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了浅低温(31-35℃)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这一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保持冠状动脉血循环,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害状态,与心停跳组比较术后多巴胺的用量(μg/kg/min)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值〈0.01,显示心跳组心肌保护的效果比心停组的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肺癌A549细胞株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c-myc、MKi-67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株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5-Aza-CdR处理,对照组不加药处理;药物处理72 h后,采用FQ-PCR技术检测A549细胞株DNMT1及c-myc、MKi-67、p53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NMT1及c-myc、MKi-67、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DNMT1、c-myc和MKi-67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5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DNMT1、c-myc和MKi-67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可使肺癌A549细胞中DNMT1、c-myc、MKi-67基因表达降低,p53基因表达升高,这可能与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的去甲基化有关,可为去甲基化药物临床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切开头静脉或穿刺锁骨下静脉将起搏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起搏器埋藏在同侧的胸大肌浅层。结果:10例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将起搏器移到对侧后囊袋感染治愈。另1例在植入起搏器术后2年发生猝死,当时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植入的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还有1例在安植起搏器术后3年再度出现头晕、视朦,经更换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4.3%,低于癌组织中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0.
丁凯  周华富  周晓燕  何巍 《重庆医学》2012,41(18):1889-1890,1899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病变中,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例少见病例,术前均被误诊,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病例1,女,55岁,反复吞咽不畅2年,加重伴吞咽疼痛1个月入院。2年前出现进食米饭等干硬食物及冷冻食品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