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正> 自1967年Barnard第一例人类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成功至今已有二十年历史。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欲使心脏移植成功并使患者长期存活,除加强供心的保护、提高外科技术水平外,克服供、受者间的免疫排异反应也是关键的一环。本文就此并结合临床实际问题作一综述。供、受体的免疫学选择及术前处理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异反应是一种免疫  相似文献   
72.
李观荣,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精通歧黄之术,治病独具风格,尤善针灸手法和精良选穴,功效卓捷。是我省首批百名名老中医之一。今仅摘录从师医案两则,供同道参考。1 舌纵  患者,李××,男,21岁,学生,1998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言语不清2月加重伴舌体外纵不收,流涎1月。  病史:2月前因期末考试准备过于劳累与紧张。突感说话言语不清,记忆力下降。1月前症状加重并伴有舌体外纵不收,流涎不止。曾多方治疗无效,经人介绍到本科求诊治。  检查:扶入诊室,面色白光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言语…  相似文献   
73.
针刺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玲  李宁  吴滨 《四川中医》2003,21(2):70-71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在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资料对照研究,观察针刺治疗与西医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针刺疗法尽管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与西医药物治疗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视力等级比较及预防非病损目视力下降方面优于西医治疗(P<0.05)。结论:建议对本病的治疗可运用针刺疗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4.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常始于眼轮匝肌 ,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 ,通常紧张、强光以及咀嚼可为激发症状的诱因。面肌痉挛属中医学“筋惕肉”范畴 ,属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又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拟就近 2 5年以来有关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报道作简单总结回顾 ,以期为进一步的针灸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临床治疗进展1.针刺(1)体针体针 ,即选取传统经穴 ,用毫针进行针刺的方法。于书庄等 [1 ] 运用手法激发 ,使经气由刺激点开始 ,沿着所激发的经络到达“病所”的针刺手法 ,配合辨证施…  相似文献   
75.
针灸戒毒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滨  温春毅  石健林  李宁  何竟 《中国针灸》2003,23(9):501-505
目的:评价针灸在治疗药物依赖戒断症状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全世界在治疗药物依赖戒断症状应用针灸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共收集到7个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高质量试验,其余均为低质量试验。结论:针灸用于戒毒的疗效可能有效,但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一些试验的失访率过高以及针灸方法和对照选择的变异性较大,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针灸用于药物依赖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治疗进展型脑梗死(CI)患者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32例进展型CI患者分为纳洛酮小剂量治疗组(A组,62例)和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B组,7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并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的变化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B组患者治疗5d后血浆β-EP含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在治疗15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的变化情况,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9.0%(49/62),而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进展型CI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7.
电针对面神经再生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滨  何竟高  炳庆  李春华  刘屹 《针刺研究》2002,27(2):108-111
目的 :了解电针对面神经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同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 ,均在 3 %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 ,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 ,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 ,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 ,形成再生室。术后动物随机分三组 ,分别接受1 2 5I BDNF ,1 2 5I NT 3或1 2 5I NT 4再生室内注射 ,1 0 μL/只。每组又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于术后2hr和 2 6hr各接受 1次电针治疗 ,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 4hr、8hr、1 2hr、2 4hr、48hr摘取含面神经核的脑干检测 ,两组对照。结果 :对照组脑干中1 2 5I BDNF ,1 2 5I NT 3 ,或1 2 5I NT 4的γ计数在1 2hr和 2 4hr达到峰值 ,48hr又明显降低 ,不同时段波动很大。而针刺组脑干的1 2 5I BDNF ,1 2 5I NT 3或1 2 5I NT 4γ计数在各个时段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电针可促进面神经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78.
介绍循证医学的最新定义及核心思想,以及临床医生实践循证医学的具体步骤。着重介绍如何运用循证医学标准和WHO《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的原则评价针灸临床防治性研究文献。同时指出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知识在实践循证医学,规范针灸科研工作,提高论文撰写水平方面都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79.
当前,对腐蚀性食管炎的处理仍属难题,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都主张用类固醇、抗生素和食管扩张术防止食管狭窄。广泛使用的晶状或液态的清洁剂稍不留神易被儿童误吞,引起严重病损,甚至产生长期的并发症。本文报告加拿大蒙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目前针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针灸发展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背景: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自然科学相适应的整体医学模式,在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结论: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针灸的研究出现了质的飞跃,面对新的世纪,针灸学将抓住机遇、寻找突破口,向全方位、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